(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导读:这一篇完整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有9000字符左右。主要论述的题目是有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的。多数的字符数很合适找论文3000字或者2000字的作者参考使用。格式也很清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明确着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看再多资料也不如联系李老师(QQ/微信:请看本文顶部)进行人工论文发表服务!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明确着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深化内容建设、激发教师创造活力、把握教育对象思想特点和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正视和关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环境、条件以及主客体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要素的客观变化。对此,国家教育部门、专家学者、理论课教师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路径方法。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从“98方案”到“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想解决而没有完全解决的老问题和一些伴随时代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摆在教育者面前。

面对发展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着眼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提升,解决好深化内容建设、激发教师创造活力、满足教育对象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运用新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四个重要问题。

 

一、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这一根本

 

教学总是服务于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构建要直接服务于教育目标,充分考虑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等教学要素,恰当转换、合理吸收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其内容要体现理论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首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的构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课程内容及时跟进、反映、彰显、改进、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其次,保持学科内容的结合、平衡与连贯,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内的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更好地保证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广大专家、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关注现有课程体系内的每一门学科如何有助于其他学科教学的问题,如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阐述论证的问题,既要避免内容重复,又要做到学科间相互支撑。

 

(二)构建与时俱进、贴近学生、便于学习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体现学科内容最标准、最权威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体系要全面反映课程要求和学科内容,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给课程增加现实感和时代感,要有助于教学而不是给教学增加难度。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和修订要体现完整性,突出重点。

内容上,要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推动新发展,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反映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多从学生角度挖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素材,使教材富于现实感和时代感;形式上,不能简单地以理论逻辑编写修订教材,要关注学生成长和认知的心理规律,注意教育教学应用的内在逻辑,

适当加入案例和专题,引导师生在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教材对教育教学重难点的关照、对大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延展性。

 

(三)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体系

对于教学而言,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只是为教学提供了好的“原料”和“菜谱”,教师要为学生呈上“色、香、味”俱全的知识盛宴,就必须在“做菜”的功夫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上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把教学难点、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光发热、释放魅力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困惑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加深大学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大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要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期待,对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理论迷点、思想困惑进行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帮助大学生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和思想上的困惑,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把现实关切、思想共鸣、理论思考成功转化为稳定的思想认识、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真正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优势。

 

三是增强课程现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音像、影像等可收集可呈现的素材,使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可见可触可感,通过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社会状况进行纵向对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坚定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跟党走的决心,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紧紧抓住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活力这一关键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材的精彩演绎、教学的入脑入心,均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理论水平、话语表达等因素相关。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关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增强政治定力

定力,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执著信念和道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此来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住各种考验的能力。”[4]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

保持政治定力不只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教师如果没有政治定力,教育教学就容易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政治定力是对教师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

2011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方向”列为“队伍管理”一级指标下的A类二级指标。2023年初,教育部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教师评聘考核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的首要指标。

这些规定和要求旨在引导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新形势下,面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敏锐识别错误思潮、不被错误思潮左右、勇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等。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学马列、懂马列、信马列、讲马列,把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做党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二)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一定会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影响教学效果。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将人文关怀贯穿教师教育管理的始终。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要及时了解、仔细甄别、认真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多从未来发展上鼓励教师、从教学科研上关怀教师、从日常生活上关爱教师,将政策制度对教师的硬约束,转化为关爱教师、帮助教师的力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任务清、职责明的前提下,处于一种“乐学、乐教、乐研”的状态,自觉追求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言传和身教的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的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其次,多给教师搭建交流研讨平台。学校、院(系)要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平台和集体备课制度,经常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研讨和分析,引导教师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教法的借鉴分享中,积极发现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确定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激发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再次,完善激励机制。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院(系)等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贡献、教学攻关成果等进行奖励,对教学成果显著的给予重点奖励和宣传,通过对教师物质利益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个人意愿与学校学院等集体的目标任务结合在一起,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研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教师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三)鼓励教师自觉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认识能力,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的观察能力、预测学生发展动态的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如把握教材、运用教法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国家财政、教育部门及地方院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教师教育,通过设立专项攻读博士研究生计划、专项科研项目等措施,鼓励、引导、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外,还要着重引导教师形成一种自觉,即自觉追溯和思考现实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问题,真正把教学能力提升当作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当下最重要的是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养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影响学生、为了学生的职业自觉。由于班额问题,给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管理、行为观察、师生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了解学生的自觉,教学活动往往在学情分析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久而久之,教学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脱离学生,深入细致的个别引导越来越难以实现。

了解学生才能判定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进度,更好地进行启发诱导,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越是在师生互动交流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越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社交平台和工具,经常性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认识、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理论阐释、普遍引导,针对个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个别引导,使教学具有层次感和针对性,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认识基础。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着力解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这一重点难点

 

教学是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鲜活个体,其思维方式、思想特征、价值判断、接受模式等往往受到同一时期经济发展、社会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教育者要充分认识、深入思考这些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同时充分认识这些因素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要求,进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强化教育教学对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满足。

 

(一)深刻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和需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内容的针对性和方法的互动性,了解学生才能保证内容有针对、互动有效果。

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来看,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时、内容、方法上都以同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接受特点为主要参考而表现出不同。改革开放前后的20世纪80年代,基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对道德品质教育的需要,国家增设、调整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以及在不同时期内反复调整和变迁的时事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无不是基于时代的变化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作出的改变。

如毛泽东在1939年要求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求削减课程,要求政治课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不要教条化的课程,其原因也是由当时学生的成长需要决定的。就像他指出的,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努力拓展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式,把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尝试和推行“易班”“慕课”等网络课堂以辅助课堂教学,这些是针对青年一代大学生接受方式、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而进行的尝试和创新。

 

(二)深刻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和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实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从内向走向开放、实践基础越筑越牢、文化育人力量越来越凸显,价值导向聚焦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关注学生发展需求,解构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计、机制运行和质量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5]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在课程建设中时刻关注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学生期待与党和国家期待的统一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主要贡献。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关切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具有高度耦合性,这种耦合性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核心目标实现的根本因素,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脱离学生实际等现实问题的钥匙。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引导教师从大学生的角度阐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内在一致性。如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深入剖析就业市场对人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从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实现和社会化发展所必需的思想认识、态度意志、行为习惯等。

同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向大学生展示课程对其思想认识、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影响机制,借助就业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个案分析和群体对比,使其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和需求。

其次,从教学方式方法上寻找突破点。新时代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他们生活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交融涌入的时代,学习习惯、交流手段、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以往时期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更开放、视野更宽阔、思维更活跃、喜争辩、爱表达、重个人选择,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如何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始终保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在教学中真正改进方式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迎合学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进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这一重要支撑

 

方式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我国德育优良传统,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索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征和青年学生特征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传统方法的传承发展与新方法新手段的推广应用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教学。

 

(一)有发展有创造地传承传统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进不能简单地“求新”,应把传统的育人智慧和现代化技术手段高度融合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在改进中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并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提问,引导学生有准备地去听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前已被调动起来,

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有问有答才能加强教学互动,有互动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新的历史条件下,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进要坚持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核,教师不应排斥与学生互动,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积极回应。

其次,要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能削弱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研究中深入思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问题,即传统的方法如何与新时代新事物如网络、高新技术、新媒体等的有效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通过图片、视频、数据、新技术手段等,阐释思想的魅力和理论的魅力,而不是纯粹的图片展示、视频欣赏、数据罗列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进要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强调“克己内省”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提供了启发。事实上,内心的抗拒和厌倦是部分大学生“不到课、不抬头、不听讲”的主要原因,而教师的讲授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在指导实践中发挥作用。

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如要求学生对照课程内容和学习状况,定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要重点体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和程度,让大学生在反思和探索中增强学习体验和求知动力。

 

(二)与时俱进,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新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设备、电子课件的运用逐渐改变着“一支粉笔写春秋”的单一的传统授课形式,视频、音频等音像材料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受。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文本解读、知识讲授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使用从信息掌握速度和广度上冲击着教师的课堂权威。如何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产品的同时降低它们对传统教育教学魅力的消减,

如何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而非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改进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载体、方式和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形成教育教学新思维,如互联网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遵循用户思维,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遵循平台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和互动性;遵循跨界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合力;遵循迭代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和创造力;遵循大数据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智能化。[6]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成长体验和内生动力

《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师傅并不用理论去耽搁他们的徒弟,而是从早就叫他们去做实际工作,比如,叫他们从锻炼去学锻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从跳舞去学跳舞。所以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

这样一来,学校就可以变成一个忙于工作的工场,凡是努力获得了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体验到一句成语的真理,就是:‘我们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7]夸美纽斯旨在强调实际工作、实践活动对个体认知形成的重要作用,强调体验式教学。这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做中学”的主张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用以指导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进中,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成长体验,通过与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联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在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中磨练意志、培养精神、涵养品格,切身感受自身思想的成熟、认识的深化、品质的养成,在真切的成长体验和自我实现中,激发其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内生动力。

教学是一个综合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相关部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人才培养的视角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未来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从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育对象、教学方式方法四个维度,长期探索,不断调试,把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向新境界。

 

参考文献

[1][2][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把牢正确方向 致力民族复兴(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48))[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28(1).

[5] 冯 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Z1).

[6] 冯 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3).

[7]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本文来源:http://www.668lw.com/3083.html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赞 (19)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