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论文(精选10篇)

导读:很多做贸易的人也都需要写论文来发表,所以下面为大家精选出比较优质的自由贸易论文范文3000字-2000字左右。有标准的题目和参考文献,看完理论综述你就知道自己的论文该怎么写了。

自由贸易论文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成果在山东的复制推广研究

摘要:自2014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在山东全域得到了很好的复制推广,在提升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复制推广机制、提升企业获得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鉴于此,研究认为应以有效的复制推广促成果落地,“上下合力,以点带面”,提升复制推广实效性。以有力的复制推广促产业跃升,进行“主次”分类,在做好全面推广的同时,有重点、有针对地推进相关政策,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以有质的复制推广促协同联动,推动各市在投资贸易、政务服务、监管创新等方面的协同统一,助力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同时以有序的复制推广促机制完善,重点在于促进统筹协调机制创新成果总结提炼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自贸试验片区是负责先行先试、产生制度创新经验并进行压力测试的先行区,产生于自贸试验片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最终要通过复制推广推行到各个地市,从更大范围上释放制度红利,这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衡量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目前关于自贸试验区的研究多集中于片区城市,而对于非片区城市的复制推广研究甚少。本文以自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要求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算起,至2023年山东全域应该复制推广的国家层面创新成果287条和山东省内自行推出要求复制推广的自贸创新成果87条,共计365条自贸创新成果在山东全域16市的复制推广情况为样本,力求全面了解自贸创新成果在山东的复制推广情况、成效的同时,找出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一、复制推广研究的开展情况

课题组以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为依托,先后多次赴省商务厅对接工作,拜访山东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研究院,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建议;线上线下召开筹备会、座谈会、研讨会,为调研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覆盖范围广。本次调研评估范围涉及全国已经复制推广的278项创新成果和全省87项创新成果,总计365项,时间跨度为2014年国家首次推广至今8年,涵盖投资管理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6大领域,时间跨度大、涵盖条目多、涉及领域广,是目前我省首次开展的最全面、最系统、最广泛的复制推广调研评估工作。

(二)调研措施实。调研评估工作采取走访、材料审查等方式,主要包含各市自评、市直部门座谈会和县市区(随机抽取)座谈会,赴5到10家企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收集企业受益报告,深入了解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各地复制推广成效,确保研究工作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

(三)方式方法新。为进一步了解企业获得感,课题组借助互联网优势,面向全省16市,大规模发放企业网上问卷调查。企业可以在线直接反馈相关情况,请企业参与,用数据说话。期间,共收回问卷4220份,有效问卷4218份,有效率达到99.95%,大量、有效的调查问卷为课题组提供了详实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山东省16市复制推广情况

课题组经过查阅国家最新政策,参考各市反馈情况,在365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梳理出50项已过时或失效,另有2项涉及边境地区,4项推广范围不包括山东省,目前山东应当复制推广事项为309项。在这309项中,全省16市客观条件、基础环境不尽相同,有的市有条件复制推广,但有的市没有条件复制推广:①部分事项要求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如“期货保税交割海关监管制度”。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7市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无推广条件。②部分事项要求所在地有自贸片区、有大型机场、沿海、有内河或者设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如“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国内航行内河船舶进出港管理新模式”等。③部分事项要求在指定地区推广,如“二手车出口业务新模式”要求在青岛、济宁推广。在计算各市复制推广率时,全省309项应当推广事项中,剔除了本市无条件推广的项目,剩下的为有条件应当推广的项目。经核算,济南应推广

282项,青岛307项,淄博264项,枣庄225项,东营297项,烟台306项,潍坊296项,济宁223项,泰安221项,威海298项,日照306项,临沂255项,德州235项,聊城239项,滨州257项,菏泽250项。

各市复制推广率计算公式为:已推广事项数/有条件应当推广事项总数。某事项在某市已推广的判断依据为:该市提交的台账中明确指出此事项已推广,且有具体措施,辅以该市提供的支撑材料以及实地调研情况为佐证。计算全省复制推广率时,对于309项应当推广事项,某项在1/3(含)以上有条件推广的市推广,则视为全省已推广,推广率公式为:已推广事项数/应当推广事项总数。

经计算,309项应推广事项中,全省复制推广率为98.70%。

三、山东省16市复制推广取得的具体成效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为可复制可推广,落脚点应该是复制推广取得实际成效。各市积极践行自贸试验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理念,立足自身实际,挖掘发展优势,不仅推动了309项创新成果落地见效,更推陈出新、锦上添花,形成诸多特色亮点成效,助力全省在相关领域提速增效、提档升级。

(一)有力提升了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各市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为依托,加快构建以负面清单为导向的投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跨越。全省实现了营业执照申领与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业务一表申报、即时共享、全程网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应用率和申报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单一窗口”累计注册企业3.2万多家,服务外贸企业16.7万多家。一是项目(企业)审批注销进一步提速。聊城市创新实行企业简易注销、普通注销“繁简分流、难易分离、快慢分道”双路径退出模式,实现材料精简80%、时限压缩100%、环节压减85%,表单优化41.5%。二是产业发展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威海市创新供电服务推出7类、17项电力业务办理免提交证照证明。烟台市、潍坊市复制推广洛阳老工业基地“四链融合”转型升级模式,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聚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有力推动了延链补链强链。三是投融资服务进一步创新。菏泽市、泰安市、淄博市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融资额分别达到2.8亿元、8.23亿元、18.4亿元。日照市创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依托日照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30亿元助力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四是贸易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滨州市博兴县着力打造内陆港集运新高地,建成全省第 3家“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公铁海多式联运,将出海口岸搬到企业“家门口”,极大提高通关效率。五是“单一窗口”应用进一步升级。济南市、烟台市、德州市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单一窗口”全市免费申报、主要业务应用覆盖率达100%。

(二)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的集群集聚。山东省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港口承载能力强;拥有13个综合保税区,青岛前湾综保区、烟台综保区、潍坊综保区均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基础优势,为复制推广自贸创新成果提供坚实支撑,推动省内特色产业快速集聚。一是与日韩合作持续深化。烟台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外商独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办法,成功落地全省首家韩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全省首家日资教育培训机构,“磁吸”更多国外优质资源,以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二是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迅速。烟台市实现“海工+渔服”新模式建设“深蓝粮仓”,累计投用各类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8个、智能养殖网箱11座,约占全国80%。威海市首创全国首单渔业碳汇指数保险,被学习强国、大众网、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三是保税业态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青岛、烟台借鉴浙江保税油品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保税混矿业务发展。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中欧班列,保税物流中心通过省政府批复,与中科院合作形成“基业+基地+基金”三基模式为全国首创。

(三)有力助推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各市对标自贸试验区,着力优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目前,16市均复制推广“企业开办‘集成合一’流水服务”“创新‘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等事项,企业开办时限由2天压缩到最快2小时,住房与建筑领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全面。临沂市成立了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等,先后开展了政府机构失信问题、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等多个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二是政务服务实现再提速。济宁市创新集成推出“内河水运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实现“秒批秒办、静默审批”,压缩时限90%以上。三是监管处罚模式更优化。泰安市打造柔性执法“泰安标尺”新刻度,对符合条件的302项违法行为事项不予处罚、17项违法行为事项减轻处罚,涉及27个行政执法领域,受益市场主体达300余家。四是海上综合治理更完善。东营市建立“海上枫桥”海上综合治理与服务创新试点,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69人次,陆地行程6万公里,海上巡航4191海里,海上渔业秩序稳中向好。

五是人力资源服务更温暖。青岛市聚焦特色专业职称评审复制推广事项,制定了一整套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职称申报、评审缴费、证书发放均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从首批1200余名申报人员中评审出专业技术人才951人。

(四)有力强化了创新驱动赋能效应。以自贸创新成果为依托,各市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强载体,持续推动金融、科技等领域创新,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融资方式更加创新。威海市引导23家银行、2480家企业入驻“信财银保”平台,协助银行为企业实际发放融资贷款2106笔,融资金额超过121.77亿元。二是市场拓展更加广泛。青岛市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模式落地生效,单据流转时间缩短30%,有效提高了外贸交易便利性。聊城市积极落实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相关政策,阳谷祥光铜业公司成为全省首批12家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企业之一。三是发展保障更加夯实。威海市推行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现代化农业发展,对单季种植小麦或玉米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100亩以上的村集体给予补贴;获批全省首批玉米“保险+期货”和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四是人才服务更加完善。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复制借鉴基础上,在全省首创工业互联网人才特色职称评审,实现自贸成果的再创新。

(五)有力加速了各类企业提质升级。企业身处市场第一线,对于新政策的敏感度极高,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后,受益反馈也最直接。通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16市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企业网上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调查企业知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大部分企业在复制推广工作中受益。一是企业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潍坊海关在潍坊港口岸全面推广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改革,出口货物从运抵到等待装船的时间由原来的2-3天压缩到5小时以内。二是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利。东营市推广税银征信互动化,截止2022年6月,全市各银行通过“银税互动”发放贷款1685笔,累计贷款总金额10.88亿元。此外,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数据,有力推动了企业实现贷款融资。三是企业税负负担持续减小。烟台中粮阿海威公司享受小规模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年减免税金10.96万元;烟台长城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享受增值税留抵退政策,一次性退税47.94万元。四是企业新业务拓展保障有力。烟台北航科技园是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烟台的异地园区,复制推广保税相关政策,开展高端智能装备工业母机的进口保税业务,打造兼具保税功能的专业化智能装备产业园。

四、复制推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16市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务数据体系不够统一。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需要多层级、多部门协同推进,共享相关信息与数据是基础。然而,不同平台、业务的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数据覆盖社会主体不全面,这些已经成为阻碍复制推广成效的一大瓶颈。

(二)职能权限下放不够同步。部分复制推广事项,市级层面没有相关管理权限,需要层层对上报批,导致复制推广无法及时落地。

(三)复制推广机制不够通畅。很多复制推广事项需要省、市、县三级职能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复制推广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个牵头部门,其他部门配合牵头。如果牵头部门在推进过程中调度力量不足,复制推广成效很难保证。

(四)部分市重视程度有不够高。多数市建立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但从调研评估来看,非自贸片区所在市对复制推广事项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五)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强。从来自16市共4218份企业网上调查问卷数据看,复制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推广方式较为单一。企业了解制度创新成果的渠道方面,通过互联网、媒体渠道的占比最高,为80.16%。具体表现是,各级政府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宣传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相关信息;政务窗口和政府主动推送分别占比65.01%和79.92%,占比较高;只有少数企业通过其他方式获知,比如通过行业协会、企业交流和银行推荐了解自贸创新成果。课题组现场调研时也了解到,当地政府主要通过微信群宣传自贸创新成果,伴以公众号、邮件、走访等,与问卷情况基本相符。

二是企业对创新成果特点了解不透。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东营、滨州65家企业了解复制推广受益情况。 65家企业中,切实填写制度性痛点及相关建议的为13家,大部分企业对制度性红利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五、复制推广工作有关意见建议

以此次课题为起点,进一步建机制、强措施、促落实,以自贸创新成果的广泛推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开新局。

(一)以有效的复制推广促成果落地。提高复制推广工作的引领性和示范作用,“上下合力,以点带面”,提升复制推广实效性。

一方面,探索建设复制推广先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16市,每市遴选一个县(市、区或开发区),与省自贸办一起,共同将该县(市、区或开发区)打造成为复制推广工作的模范样本区域,创造复制推广的新经验、好办法,通过榜样带领,以较小的成本引领带动本市其他县(市、区)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实施过程中,建议商务部对国家层面的创新成果,研究出台复制推广工作指南,进一步细化创新做法、前后流程对比、风险点、推广所需条件等,回应基层呼声;省自贸办针对重点、高频事项,协调相关部门,拟定复制推广具体方法,统一制作宣传图画,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共同科目”;各市负责筛选确定一个复制推广先行区,确定后给予政策、权限倾斜,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创新推广方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复制推广先行区应当贯彻自贸试验区“大胆试、自主闯”理念,借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围绕难点焦点问题,大胆复制推广自贸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推动争取更多权限下放。部分复制推广事项涉及上级权限下放,建议由省自贸办牵头,全面梳理复制推广过程中需下放仍未下放的权力事项,分门别类,与国家部委、省直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尽快落地实施。

(二)以有力的复制推广促产业跃升。对复制推广事项进一步细化梳理,立足山东和各市实际,进行“主次”分类,在做好全面推广的同时,有重点、有针对地推进相关政策,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一是跟紧做实重点产业事项。引导各市围绕当地重点产业的具体诉求,筛选一批创新成果,拟定重点产业的专项复制推广方法,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价值链,以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推动重点产业的迭代升级、集群集聚。二是抓牢狠促新兴业态事项。借鉴自贸试验区保税政策,推动保税维修、保税混矿等保税业态发展;推广“融资租赁+汽车出口”等创新,拓展全省融资租赁业务;复制跨境电商监管、零售进口正面监管等创新成果,助力跨境电商新模式发展,以新业态新模式的做大做强,加速动能转换、“腾笼换鸟”。三是强化服务补牢短板事项。对事中事后监管等事项进行全面摸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弥补现有的短板漏洞,全面、系统地推动复制推广工作。对于金融领域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攻坚、细化措施,谋取更大突破,为产业提升、企业发展提供更优金融环境。

(三)以有质的复制推广促协同联动。借助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推动各市在投资贸易、政务服务、监管创新等方面的协同统一,助力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一是推动政务平台共享化。与省大数据局合作,加快推动省市间、部门间的协同配合,逐步打通相关数据平台,消除数据壁垒,实现相关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共用,为自贸成果复制推广奠定基础。二是推动省内管理事项一体化。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为纽带,一体推进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等事项,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先选取部门成熟复制推广成果进行试点,推动实现各市的信息互通、监管互认、工作互联、执法互助,进而实现更多事项的一体推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企业(群众)获得感。三是推动园区发展协同化。在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过程中,立足我省东西地区差异,推动园区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创新成果,探索推出更多协同创新成果。

(四)以有序的复制推广促机制完善。从调研看,复制推广的好坏、快慢,完备的机制是关键。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议在省自贸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各市充实工作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要素,形成工作合力;支持各市结合实际开展差异化创新探索,使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更富创新性、特色性、实操性。二是完善创新成果总结提炼机制。在总结提炼自贸创新成果的时候,建议省自贸办建立基层反馈机制,听取市、县(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意见,从基层角度描述创新做法,调整创新角度,使之更贴近基层实际。三是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在365项事项中,经筛选和验证,由于旧政策被取缔、被新政策替代等原因,50项已过时或失效,不再具备可复制推广效应。针对这些事项,省自贸办要及时发文,调整复制推广事项,剔除失效过时的,明晰复制推广边界。四是完善分类推广机制。立足各市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复制推广策略。省级层面针对各市复制推广事项提前筛选,对于无市场主体、无复制推广地理条件的,提前剔除。同时,强化双向沟通,各市主动上报能复制推广的事项,与省级层面达成一致,形成各市复制推广事项明白纸。五是完善宣传推介机制。省级层面可以借助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形式以及海报、看板等传统媒介,面向基层、园区、企业等开展宣传推介;各市确保每年至少组织1次复制推广工作宣介会,总结好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化对复制推广事项的理解认识,提升复制推广工作水平。六是完善培训培养机制。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工作点多面广、专业性强,要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每市、每县至少举办1次专题培训班,实现自贸业务培训的全覆盖、常态化。对于承担复制推广事项比较多的、专业程度高的相关部门,定期选派专业干部到市县(市、区)挂职,强化对基层的复制推广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浩,魏永峰,吴昊淼.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成果及展望[J].中国外汇,2023,(22):52-55.

[2]孔庆峰.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成就、挑战与机遇[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19):84-95.

[3]李春珍.机制与路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2,39(06):107-112.

[4]杨海琴,于天涯,鱼莹.3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N].陕西科技报,2024-04-12(008).

[5]袁璐.十年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N].北京日报,2023-09-28(003).

[6]李莎,陈植.自贸试验区十年成绩单[N].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9-28(002).

[7]齐文浩,宋长兴,蔡宏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地区经济安全水平[J].中国工业经济,2024,(03):119-137.

[8]郑斌,谢学旗.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商业经济研究,2024,(08):189-192.

[9]王永进,燕晓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出口溢出效应:基于共同机构持股视角[J].财贸经济,2024,(03):1-16.

[10]周金凯.自由贸易试验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理与策略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24,(01)1-13.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建设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18个自由贸易区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发挥试验田和经济窗口的作用,使得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格局。但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自由贸易区需要对接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高标准,承载更多的功能,向更高水平的国际自由港转型,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资本自由、人员流动自由等方面作出更大力度的改革,继续扩大开放领域。上海作为有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既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天优势,又有后天发展的潜力和可能,因此,本文立足上海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情况,探索建设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可行性,从贸易、投资、金融、法律建设等方面提出探索建设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港;对策

上海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可行性

从国际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经验来看,要想建设自由贸易港,实现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资本自由、人员流动自由,还得满足一定的先天及后天条件。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要有优越性,可以是海港、陆港、空港、复合港。其次需要有发达的经济条件,优秀的人才储备、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宽松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在这些方面,上海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使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很大的可行性。

地里位置方面

首先,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是长江入海口,水域资源丰富,是地理位置上的天然良港。其次,上海处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在这里汇集,长三角地区为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人力资源。最后,上海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也是沿线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重要的前沿平台。

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上海港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大港口,有相当完备的基础设施,为货物、服务的流通提供支撑。截至2017年,上海港拥有公用和货物专用两种类型的码头共1121个。截至2017年末,上海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八年排名全球第一,机场货运量仅次于香港,目前,上海开通了286条航线用于满足海上集装箱货物运输,这其中包含通往全球许多国家主要港口的直达航线。除此之外,上海港加大科研投入,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探索建设智慧码头、智慧港口,最终实现智能化码头作业,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

贸易、投资方面

上海与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频繁,与美欧日可加强技术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互相开放市场,扩大出口。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仅可以扩大出口,还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国际知名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在投资方面,共有175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投资项目,包括跨国企业总部、分公司、开展项目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许多公司选择落户上海是因为上海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且优惠政策多,这些都是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

在金融市场方面

上海是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丰富多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能满足各层次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需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位居全球第五,发展历史悠久,国际地位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和提高金融开放水平,积极推进上海与境外金融合作,上海开展多个金融论坛和研讨会,加强国际金融人才交流,组织金融人才交流会、金融专业大学生交流考察计划,为国际金融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同时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创造自由、优越的金融环境。

政策支持方面

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支持贸易、投资、金融发展。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清单内容,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给予外资企业更大范围的自由权。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激励和支持跨国企业在上海建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开办企业和租赁场地等方面给予奖励。在贸易方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用信息化数字化行政管理系统,提高通关效率。

国际经验借鉴和对策研究

贸易便利化层面

与香港和新加坡相比,上海单一窗口还存在功能不健全、各部门协调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要借鉴新加坡和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经验,打造“一站式贸易平台”,将贸易商、相关贸易外包服务企业、政府监管机构通过一个平台联系起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一次提交申请材料,并且一次审核,让企业少跑路少费时间。同时,扩展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实现所有贸易环节全覆盖。除此之外,明确自身战略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自由贸易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自由港建设积累经验。

投资便利化方面

打造国际仲裁中心,在保障我国投资者利益和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带动当地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专业配套设施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由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建立上海国际仲裁中心,鼓励外国优秀投资仲裁机构入驻上海并给予优惠待遇,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经验,为这些投资仲裁中心输入法律人才,对其承接的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在上海地区高水平大学进行试点,开设仲裁专业课程,同时给予他们实践机会和平台,由校外导师带领学生参加仲裁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操经验。在投资方面缩减负面清单,虽然目前负面清单已经缩减到95项,但是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如在投资定义、承诺条款、不符措施的定义等方面仍需精确和完善。另外,负面清单需要进一步细化并提高透明度,负面清单的范围需涵盖准入前和准入后两个阶段,同时,拓宽投资方面应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需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细化具体内容和要求,要列出限制领域、参照规则、等内容。

金融创新层面

推动利率市场化

在自贸港区内实行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宽存贷款利率限制,盘活社会限制资金用于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根据征信机构对自由贸易港区内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对于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但信用等级好的企业给予长期融资。

逐步取消外汇管制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市场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逐步放宽资本市场外汇管制,实现资本自由进出,提升企业贸易与投资的积极性。同时科学合理管控金融风险,打击金融跨国犯罪行为。

设立离岸人民币在岸中心

上海作为国金金融中心,已经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建立离岸业务在岸结算中心可以在为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人民币交易提供场所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使得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互相分离、独立发展,具体可以参照美国开设IBFs账户的做法。

政府及法律监管层面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制定适合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自由贸易港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理论上来讲,自由贸易港法应该包括:对自由港的定义、特征、设立的条件、申报流程、监管体系、发展运营模式、金融、税收、人员管理等方面。主动对接国际自由贸易港关于环保的立法标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港区的环境。

参考文献:

朱福林,世界现代自由贸易港现状、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兰州学刊,2018(11):144-153

余淼杰,徐竹西,祝辉煌,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动因与路径[J]江海学刊,2018(02):108-113+23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邢厚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自由港政策比较及借鉴研究[J]科学发展,2014(09):5-17

郭永泉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8(03):21-26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浅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现在也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程度也需要逐渐加强。各个国家的发展已日渐去向全球化,所以应该打开大门,发展对外贸易,顺应世界的发展趋势,注重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创造,不断提高水平,展现新能力。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创新创造

在新的历史形态和历史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在不经意间就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于这种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需要对对外贸易策略进行新的创新和改变,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新的时代要求。在这关键时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研究和探析,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探析我国的对外贸易策略时,也要结合我国的自身发展状况和实际水平,重组完善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策略,为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添砖添瓦。

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 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一些国家进行经济转型,这种转轨让双边,区域经济的合作现象让发展的势头更加良好。时间流逝,在新世纪以来,区域自由贸易就更瘦欢迎,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进行合作的基本途径,这让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到了更好的发展,采用这种方法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实现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是科博登条约,再次之后,各个国家都致力发展经济,直到如今,很多国家的经济合作都已经从全球经济转变为了双边经济合作形式,还陆续不断地有其他国家加入采用双边经济合作,其中,欧美,北美和亚太也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之后,区域自由贸易的发展态势就更加良好,很多国家都比较看好这种双边,区域自由贸易。

1.2 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程停滞

贸易自由化已经渐渐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各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最大化利用世界资源的基本途径也逐渐向贸易自由化靠拢,目前已基本定型,。但是,不论经济再如何发展,世界局势再如何变化,贸易自由化都是具有相对性的,它与贸易保护政策相符相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的经济形态记忆应展现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比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他的经济水平就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加剧了各个国家在全球一体化体系中的激烈竞争。21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态势有所延缓,经济贸易也呈现数一种迟缓的态势,这在一次使国家间的竞争加剧,甚至浮现出严重的贸易矛盾,就在这个时候,自由贸易经济保护政策顺势而生。但在新一轮的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中,因为世界经济形势的改变和各个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的影响,谈判受到了阻碍,进度十分迟缓,需要寻求新的调和经济利益立场的方法。

1.3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

之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几乎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二,比重十分惊人,是世界经济贸易大三大巨头,但在21世纪以来,三巨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瓶颈,老龄化严重,国家内部供不应求,劳动力减弱,创新能力降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内部涌出,拉垮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导致他们的经济内部不实在,空心化严重。然而,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以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经济水平呈上升式发展,注重创新,鼓励青年们创新,培养各方面的刚需人才,注重发展人才的能力,采取一系列措施留住高科技,高智商,高能力的人才,助力国家发展。平稳前进,不骄不躁,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走社会主义路线,对自己有信心。例如: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全程平稳增长。

2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选择原则

2.1 融入全球化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也成了一大趋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应该转变思想,打开对外的经济大门,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利用国际市场的最大优势,积极参与进国际贸易的工作中去,坚定自己的原则,发展我国的大体经济,开放市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适应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抓住国际机遇,利用好国际资源,同时做好风险测控,风险防范保障高一安全,在有意外出现的情况下,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2.2 完善出口贸易结构和政策

自改革开放我国加入自由贸易以来,一直在改进对外出楼的方针和政策,但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形式还是出口,并且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但是就算如此,我国的国际贸易还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我国贸易出口的几乎都是需要依靠大量劳动力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但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口贸易出口的产品比较单一,发展路子比较窄并不能很大的扩展在外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应重视起来这个问题,调整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提高质量,控制出口量。

3 基于国际现状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3.1强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中啊哟性的认知

进出口贸易作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与我国社会,国民的经济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安全,所以应该着重认识到国际自由贸易的自由性,通过新闻媒介对各方传播国际自由贸易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并积极学习国际自由贸易的前沿知识。我国还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自由贸易的方针政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以后发展的基石。有了完善的战略部署,就能有目的有计划的稳步的执行实施对外贸易工作,侠女别的国家的精华,先进的技术,前端的理念,新颖的思维,并加以思考利用,同时注重保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在对外贸易中,要着重注意进口,并积极的加以扩大,保证多元化进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3.2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

在目前的经济自由贸易发展态势之下,如果想要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应该大力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国家要大力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助力,由政府对企业发展服务贸易进行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地引进国外的优秀先进技术。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松有弛,打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来我国发展。努力破除我国在经济贸易结构和方式上的局限性,大力研发科技型产品,提高科技性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变革

虽然我国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的发展不单单是这些,经济利益还与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的体系有关系。国际经济贸易在加大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过程中,我国要积极地关注并参与几女,借此保证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稳步递增,加强人民币在国际社会中的使用价值,在各大领域中积极发展,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4 总结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新世纪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贸易至关重要,我国要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建设当中去,将对外贸易与国际进行接轨,把握好我国国情,制定出高效的战略策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最大化发挥出对外贸易的优势,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实力,促进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与深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9):112-114.

[2] 王飞.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与比较优势陷阱[J].国际贸易,2010(21):208-209.

[3] 杨枝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48-49.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摘要:世界经济正从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步做到多极化的全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力量逐步倾斜于发展中国家,本文就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中,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现状和应该采取的策略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对外贸易:战略选择:世界经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的加深也加剧了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整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对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能否占据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世界经济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我国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力量倾斜与发展中国家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主要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主体起着引领作用,世界经济以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巨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发展遇到了瓶颈,而发展中国家仍在持续迅猛地发展当中,在发达国家放缓,发展中国家迅猛发展的基调下,发展中国家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多极化,同时因为发展中国家所占人口相对较多所在地域相对较广,对于许多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当庞大,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受众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的输出的发展中,凭藉着人力资源以及迅猛发展的经济态势逐步有了和发达国家分庭抗礼的实力。凭借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优势以及人口基数所带来的人才培养,还有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普遍联系,较为密切,基于这几点的考量,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世界经济当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重[1]。

(二)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世界贸易当中,仍然出现保护贸易和贸易壁垒的情况,针对于这种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世贸组织也曾进行过多次的多边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文化,政治理念以及需求都很难达成一致,因此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尽管如此,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贸易自由化仍然在不断地前行,只不过相较于计划的速度来讲相对稍慢,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正在着力重点解决各国立场,寻求其中的平衡点,让世界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让世界资源能够更好地整合在一起[2]。

(三)区域自由贸易飞速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的贸易更趋向于合作,科技的便捷让区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的合作更加简便,世界国家间的贸易联合更加频繁的同时,而区域的贸易也发展十分迅速究其原因是因为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税相对较低提供更多的便利,相对地也提高了国家的利润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既可以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也可以降低国家成本提高国家利润,因此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当中去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世贸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区域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3]。

(四)世界服务贸易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因此各个国家之间对于服务业的研究更加深入相较,于劳动力贸易和资源贸易服务贸易显然更适合于长久的发展,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但服务贸易不会服务贸易会一直的进行下去。同时,相较于资源贸易和劳动力贸易服务贸易相对更加轻松成本,也更低获得利润也更高在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大基调下,地方与地方区域和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经济往来有更多。这同时也拓宽了服务贸易的市场,让服务贸易的受众也更多从大体角度来讲服务贸易符合于现代经济中秉承的观念,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高利润服务贸易都能很好地贴合,通过服务贸易的形式也可以让国家资源得到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

(一)转变贸易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方式也不断改革,但长久以来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出口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科技性较低盈利较少,众所周知,科技产品的盈利是相对较大的,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就让劳动力工作疲惫,也换不得太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需要大力推动科技产品的研发转变出口贸易的产品类型,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为科技型,通过对于科技的研发来获取高额的利润,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产品的出产效率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节约,同时也可以提升出口产品的品质,通过科技产品的研发科技人才的培养,可以让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更有国际竞争力[4]。

(二)发展战略性贸易

我国在高科技产品的世界市场当中所占据的优势相对较弱,但是高科技产品又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对于我国出口的其他产品而言,高科技产品受众面积更广同时所获利润也更高。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国除了需要转变出口贸易结构以外。还需要转变战略方向,根据市场的形势,研究,我国可以向国内大量支持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研发,鼓励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政府可以相对应地扶持一些科技领域的行业,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技研究,在当今世界经济市场中只有更多的科技型人才,才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国家可以通过创建相对应的比赛,为企业提供资本资助等方式,鼓励优秀的人才从事科研工作,从内部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因此,我国对于国家企业科研的扶持,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对企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自己的高科技产业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三)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行业作为所用资源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低的经济类型,其中所涉及的利润是很高的,但我国目前服务行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较弱和其他国家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收入,我国需要对服务型行业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服务行业的水平,这样既可以保护我国国家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家可以为服务型行业提供资助,让他们更好地建设自己的服务环境,加强企业内的设施结构,同时国家也可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服务业制定专属的战略举措,服务业的发展有机可取跟随着大指标走同时也要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无论是电信行业还是保险投资行业,或是其他行业都需要推动他们的跨国经营,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扩大他们的规模,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企业的发展水平,要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两方面入手,通过网络信息的收集优化,提高企业的受众面积,也可以通过网络扩大企业规模,同时,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提升,也有助于服务业信息的收集,资料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源可以让企业优化升级,更有目标感和导向性[5]。

(四)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才能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同样的我国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纵观世界大局,对世界格局有一个好好的把控了解各国的战略地位,以及国家原则,寻找合作对象。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国家的话语权,通过相互之间合作,增强合作方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当中。时代的发展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当前的世界贸易趋势是世界力量逐渐倾斜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当中具有越来越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目前多边贸易谈判缓慢发展,但自由贸易区却飞速发展,在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只有融入到区域贸易当中去寻求合作伙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

三、结束语

转变发展战略不再一味地,追求产品的输出,转向培养专业性高科技人才,鼓励企业的研发和学生的培养,从内部推动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纵观世界贸易布局我国也需要重视其服务贸易的作用,因为服务贸易,相对于其他贸易而言对资本的需求量和资源的耗费都是相对较少的,通过服务贸易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我国需要从计算器和信息服务两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向外我国需要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轨道中。

参考文献:

[1]朱玉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发展研究,2013,(1):19-23.

[2]董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209-210.

[3]陆文鹏.试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商情,2017,(15):76.

[4]李海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中国商论,2019,(10):92-93.

[5]黄丹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山东工业技术,2017,(9):278.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国家战略。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至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情况

自贸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开放程度更高的自贸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作为海岛,海南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海洋资源丰富,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对海南甚至于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更加强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对此,《总体方案》分步骤分阶段作了具体部署,如为促进消费升级,提出在2025年之前,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此外,海南自贸港大力推进“极简审批”,在重点园区推行规划代立项审批、区域评估代单个项目评估,实行准入清单和告知承诺管理,组织联合验收等,为自贸港建设创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2020年6月挂牌成立的三亚中央商务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三亚中央商务区致力于营商环境建设,无论是“一改两减三提速”推进商事服务的便利化的举措,还是“一枚印章审批、一个窗口流转、一套机制便企、一人极简审批、一个专班服务”的五个一审批提速举措,都致力于减少企业多部门来回跑的现象,实现了建设提速和投产提速。

二、海南自贸港发展目前存在的不足

本节通过横向比较,探索海南自贸港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能级、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短板和不足。

1、功能定位尚不清晰

中国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全球知名的自由贸易港都依赖自身的优势,专注特定的领域,实现错位竞争。如新加坡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并没有像香港一样建设成为涵盖所有金融要素交易市场的全能型金融交易中心,而是着力国际结算清算业务,目前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结算型金融中心。另外,新加坡找准艺术品细分市场定位,着力发展艺术品保税仓储、交易业务,目前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必须对照国际上其他高水平自贸港,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全面提升海南的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2、产业发展投资建设能级较低

2020年11月,海南省集中开工项目162个,总投资551.8亿元,是自贸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以来,项目个数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一次,项目涵盖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7个,投资共282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51%。而前不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0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300亿元,项目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领域。相比较可以看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总体投资总额比较大,但平均到每个项目只有3.4亿元,产业发展项目平均7.6亿元,是临港新片区的四分之一。

3、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够

人才要素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2020年11月的数据显示三亚中央商务区现有500余家企业注册,100多家企业在办理注册手续,世界500强注册企业11家,人才政策下放到园区,实行的奖励政策包括管理人员奖励、购房补贴等奖励支持。但对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和临港新片区与18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中签约,推动相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户新片区的做法,三亚中央商务区的人才引进力度和机制保障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此外,全球瞩目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临港,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特斯拉速度”让世界为之惊叹,自贸港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显得不足。

三、对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建议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需要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以使其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便利化要求。个人认为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全岛功能定位

海南要进行错位竞争,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是重点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南目前的经济总量和贸易投资规模在国内并不占有优势,因此采取差异化竞争政策尤为重要: 一是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更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 二是

借鉴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海南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气候条件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是依靠海南天然的离岛优势,重点发展以离岸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此外,海南港口整体吞吐量较小,不适宜重点发展海港,但空港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拥有美兰机场、凤凰机场、博鳌机场三个机场,海南整体航空客运量与吞吐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加上海南特有的 “离岛免税”政策,可重点发展空港产业。

2、强化公共产品供给

在跨部门合作统筹,整合工作系统上下功夫,通过统一协调的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比如深入推进省校合作协议,深化与国内外名校的合作机制建设和联合办学,提升办学品质。对标国际化要求,通过引入和培育一批专业化、高等级的医疗健康等公共资源,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建设,通过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加快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功能。

3、加快产业制度创新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根据中央给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定位,集中精力试点与海南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如注重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稳定外部投资者预期;积极做好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落地工作等。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核心在制度创新,避免通过“政策洼地”、政策优惠实现低效率竞争,不能简单通过政策优惠来吸引外部投资者,要注重突出制度创新的优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形态打造开放新高地,量身定制适合新时代开放特色、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

参考资料:

[1]程良波.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贸港的定位与担当[N].海南日报,2021-1-8(A08)

[2]蔡炳先.弘扬“店小二”精神 为营商环境“加分”[N].三亚日报,2020-12-7(003)

[3]马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2021(01)

[4]胡加祥.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治创新及其意义.东方法学,2018 ( 4) : 13-14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刍议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自由贸易发展的影响

摘要: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探究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及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以来,伴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开始面临更剧烈的国际竞争,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经济滞胀也开始显露,其开始放弃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采用一系列新的非关税壁垒。各种日益多样化、隐蔽化、“合理化”的新的保护手段不断阻碍着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本文以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过程,从而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自由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影响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波动频繁,资本主义经济步入“衰退期”,在两次石油危机、两次严重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普遍的经济困境。现代贸易保护主义(新重商主义)伴随着垄断资本扩大国际市场、输出过剩产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而产生。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组织下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作为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共存的趋势。[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来源:(1)新贸易理论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模型”作为其贸易理论的合理解释,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政府的适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运行效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国可以采取经济补贴、产业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手段扶。持和保护其国内的战略性产业,提高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其国家经济利益和整体的福利水平。(2)蒂姆・朗和科林・海兹的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 在促进国际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增加一国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同时往往会造成过度竞争,最为典型的就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扩大出口,对其资源进行短期掠夺性开采、削减社会开支、以各种经济手段补贴出口,取而代之的是环境的恶化和相对贫困的扩大。这种理论从市场不完善角度出发,主张政府干预、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协调经济、环境、公平之间的关系。(3)莫里斯倡导的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理论产生于“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产源于各国要素禀赋不同产生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又使各国能够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结果就是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看齐效应”的作用下发达国家会试图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削弱其国际竞争力。(4)环境优先贸易保护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资源和环境也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破坏。国际社会为了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问题,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纳入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中。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各个国家开始采用各种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借口技术和绿色贸易措施,这些措施最终会演变为贸易壁垒,成为各个国家“合理”的保护手段。[2]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但经济增长基础趋于波动,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日趋复杂,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此起彼伏,影响了各国企业所处的经营的环境和降低了其金融市场信心,威胁着世界贸易的发展。[3]以美国“337”和“301”条款为特征的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与此同时传统的“两反一补”措施也呈现出范围的扩大和手段加强的新特征。我国近年来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越来越多,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传统的保护手段中,以反倾销保护措施居多,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次之,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发展中国家居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次之。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表现为技术性壁垒和非技术性壁垒。

贸易管理措施

贸易管理措施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新贸易保护措施,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或支柱性产业,但近些年来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贸易保护措施,其主要由以下措施构成:(1)反倾销措施,倾销是出口国商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并造成对该行业的实质性危害的行为。一般来讲,倾销被认定为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具体表现,其违背了公平竞争和贸易的基本原则。从国际反倾销的实施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继续保持频繁地使用该措施的倾向,发展中国家则从最初的受调查国逐渐变为反倾销措施的广泛使用者。中国已经连续23年成为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这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每年大量的经济损失。(2)反补贴措施,所谓反补贴是指,为了消除流入本国商品在生产、制造或出口过程中接受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以降低其成本、增加其竞争力为由的一项措施。[4]事实上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存在,这些被补贴者一般是比较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产业。但是,近年来各国提供的补贴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化,但是由于反补贴案件更多牵涉到一国政府部门,所以其比较难以认定,所以其案件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3)保障措施,按照《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保障措施是指某一成员方因意外情况或承担《关贸总协定》的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行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这种措施WTO允许其成员国在进口激增的时采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保障措施只是针对个别国家流入商品数量的激增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影响,而未曾考虑这些产品也是在公平贸易条件下流入该国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或一地区所采取的限制和禁止进口的措施。根据世贸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TBT协议)规定,技术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技术法规;(2)技术标准;(3)合格评定程序。[5]协议内的规定被认为是国家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不构成壁垒。TBT协议的补充即是SPS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技术贸易壁垒这三个措施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包装和标签。[6]这些技术性保护措施较多的为科学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所采用,实施对象多为处于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是常年遭受该措施影响的受害国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往来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许多进口国家(地区)开始以保护本国(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为由设立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各国对本国的出口,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也是传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展和延伸,所以其手段和措施还主要是以各种环保技术法规、标准、认定程序为主要内容,其内容涉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再利用等整个流程是否采用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

蓝色贸易壁垒

蓝色贸易壁垒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保护蓝领工人权益为名,要求出口国企业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劳工标准对待其工人,从而达到提高其成本、限制产品出口的目的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从其设立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工权益,但是由于其标准设立的多为发达国家,按其发展水平和现状设定的标准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水平,亦或是会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这种不对等、高标准的要求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隐蔽性。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积极倡导和实施这些标准的国家的既有优势存在,往往就会造成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歧视,抬高了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削弱了出口规模和产品竞争力。

知识产权壁垒

按照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规定,知识产权是指(1)版权(著作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权。[8][9]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新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形势如: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作方式、交钥匙合同、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壁垒是指:一国(企业)为了保持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申请知识产权或者设置知识产权壁垒的方式来限制其竞争对手的发展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知识产权壁垒的实施要求该国既要有发达的技术还要有健全和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而这往往就是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采取的不对等的借口。美国的“337条款”就是采取的最为频繁的手段,其主要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认定的,对进入美国进行不公平竞争或者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行相关调查,并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由于其立案门槛低、调查容易,所以其调查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其诉讼成本十分高,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成本开支。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自由贸易的影响

(一)推动中国的相关改革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之前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体制机制弊端颇多,要想融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转轨融入国际市场,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但是转换的路径是复杂的,一方面在各种国际贸易壁垒的压力下,会倒逼我国国内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提高技术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中国2001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承诺缩减的总关税水平已经从2001年的15.3%降到现在的9.8%,而且关税水平还在一直下降;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改革,放宽了各类企业的进入门槛,开放了更多的行业,颁布诸如《外商投资法》之类的法律法规,给外国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体制改革,使政府向服务市场化经济体系转变。

我国从入世以来一直都是被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受害国,通过从国家层面主动立法,积极应对,鼓励各行业积极主动参与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国际和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讨论和制定,让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国际接轨,给更多类似国家提供示范,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

二、促进中国技术进步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设立名目繁杂且技术要求高的行业法规和标准,给其他国家企业进入带来了高昂的进入成本,而后起的国家通过高新技术的学习和改善达到进入他国市场的目的。由于技术创新国和技术落后国之间存在技术要素禀赋不同所产生的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创新国能够在后发国家模仿并出口这一技术之前出口密集使用这种技术的产品,待技术扩散进入后期,技术落后国掌握这种技术并对外出口,此时的技术创新国从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如果要长期保持这种技术优势,那么一国就必须保持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长期投入,以保持其技术优势,获取长期收益。广义的技术贸易壁垒不仅包含TBT还包括SPS(动植物卫生与检验检疫),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2007年以后就已经超过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受保护主义影响的主要措施。我国农产品和制成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出口结构比较单一,市场依赖性强,再加上出口量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使得我国这些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制于人。外国通过设定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法规、检验检疫和认证程序,为了满足进口国的标准和要求,我国企业出口每年要额外支付高昂的成本和费用,这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福利。但是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国家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促进,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环境。技术贸易壁垒的通报数量也能突显一个国家的技术、标准的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三、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编制标准,出口产品按照类别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各类原料品)、工业制成品(轻工制品、机械和运输类产品、电子通讯类产品)还包括杂项制品和未分类产品,这些分类标准基本上是按照产品生产的投入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来指定的,所以说这几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能间接地反映出该国的优势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低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在下降,重工业等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已成主力。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看,之前那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决定了我国只能获取价值链最低端的经济利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高附加值的机电、通讯、重工业产品比重不断地提高则会进一步深化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布局,深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想在国际贸易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在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多元化区域需求结构,防止产业布局单一化而受制于人。

总之,虽然贸易保护措施对一国经济短时间有保护和促进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化大趋势下,其总不是长久之计。其对实施国和被实施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就新旧贸易保护措施来讲,他们都会促进一国产业凭其自身优势进行升级和转型、技术创新并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崛起,提高产品和市场的国际竞争力(2)新贸易保护主义会通过各种技术标准和法规限制一国的产品出口,但其与此同时会促使被实施国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3)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的出口,倒逼其进行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其对环保型产品的研发,这从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国相关部门进行了环保审查和禁止。(4)越来越多的新型贸易保护政策也同样会促使该国产业部门调整其产业布局,企业调整其出口产品结构,降低出口产品单一或者出口地单一的被动劣势。(5)知识产权壁垒会促使一国能够从国家角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维护本国和国外企业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其知识产权标准国际化进程。[10]

参考文献:

[1]徐浩,赵景峰.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22(03):77-82.

[2]曹琦.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20(35):69-71.

[3]原倩.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及其影响和应对[J].中国物价,2022(02):27-29.

[4]杨雪利.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分析[J].中国储运,2020(08):146-147.

[5]张莹莹.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通信制造业贸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6]郝洁.美国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逻辑——上世纪美日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发展观察,2018(10).

[7]郑宇晗,吕一明, 杨力华.从德国历史学派看经济学说的国度性与特殊性[J].价值工程,2016.

[8]唐宜红,张鹏杨.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20(11):4-10.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语言文化视角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生产要素可以超越国界进行重新配置,产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竞争销售。在这个背景下,语言的经济功能日益显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当今全球人口数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前景巨大。语言文化相似度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语言文化视角下讨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探讨语言文化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发展。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言经济学;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贸合作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当今全球人口数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前景巨大。基于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贸易畅通”自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释放合作潜力,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应重点研究的领域。贸易的便利化必然离不开“民心相通”这一社会根基,而“民心相通”需要依靠人文交流。换言之,友善的人文交流是优先于经济贸易合作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命题。人文交流旨在心灵沟通,“言为心声”,心灵沟通的核心问题则是语言。本文拟在人文交流与经济互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探讨语言与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合作的发展研究。

二、语言的经济价值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生产要素可以超越国界进行重新配置,产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竞争销售。在这个背景下,语言的经济功能日益显现,语言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称为科学、技术、人力技能、环境等经济竞争力因素的构成要素,并成为新的潜能巨大的推动和制约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人力资本,是特殊的社会资源、准公共品,具有市场价值;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语言不仅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语言本身也具有了经济价值。“语言不分大小,也不论其通用程度如何,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

语言不仅对微观主体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能对一国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外部性。首先,一个国家国民语言能力的整体提高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间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强国的竞争不仅在于市场、产品、技术方面,语言也是他们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反映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语言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强势语言和文化”将为国家带来难以估计的多重收益。语言从来都是获取政治文化利益的重要工具,经济强国的竞争是以语言竞争为历史基础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英语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强势语言,随着美国的崛起和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把国民对英语能力的使用和掌握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的发展不仅是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扩张,还有经济上的巨大收益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持续增强。为满足人们提高语言能力的需求,各种语言学校竞相开办,语言培训服务、语言辅导服务、语言学习资料等发展迅速,这些语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

东盟内部合作不断深化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内部的一体化。自1976年的巴厘首脑峰会起,东南亚的经济合作正式提上议程并逐步加快进程,在1992年时,东盟六个国家签署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项目于2002年正式启动。2013年4月,第22届东盟首脑会议明确了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并提出了在2015年后努力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长远目标。

东盟一方面在积极建立区域共同体;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也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开始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东盟“10+3”的合作框架也应运而生。在东盟与中日韩的首次首脑非正式会议中,正式确立了“10+3”合作框架以及三个“10+1”并行的东亚经济体制,这间接表明了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提议的成功。同时,东盟也积极重启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主要对象为中日韩三国以及邻近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于此,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东盟在自身共同体一体化的进程上,发展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东盟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的。在东盟推进自由贸易的进程上,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1年“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2012年“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继成立,多边贸易额都大幅度增加,这也将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区域分工整合、技术升级以及产业转型起到促进作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提出了铺就面对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在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五大方面的互联互通之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和东盟来说都是新的发展契机。

四、语言文化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的影响

Anderson等人在其《文化地理学手册》中指出,理解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需要文化的视角。现实中,经济活动往往嵌入或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或空间中,文化同样也根植于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差异性的区位、地理、空间因素,形成产品运输距离以及文化交流成本。自Easterly和Levine开创族群多样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领域以来,国际上关于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有专家学者认为文化多样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关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以族群、语言、宗教等为表征的文化多样性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主要基于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潜在成本——族际沟通、交易成本、利益冲突、宗教偏见、歧视、保护主义等,这些通常会影响到政府行为、资源分配、腐败、社会稳定、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沟通成本,导致文化距离的产生,对经济交往、投资经贸等交易活动产生阻碍作用。这方面成为文化多样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

东盟十国虽然地理上较为接近,但是内部差异较大。东盟国家内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异和宗教信仰不同。首先,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众多,每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种官方语言,经历本土化和外来影响后,词汇变得相当丰富,给国家之间的交流增添障碍。其次,东盟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宗教信仰间冲突时有发生,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严重制约合作双方的交流,影响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除了泰国以外,东盟其他国家都有或长或短的被殖民历史。不同的殖民历史,对东盟内部语言和宗教的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语言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对策及建议

语言文化相似度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语言文化相似度越高,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东盟内部各国间进出口贸易额的积极作用就越大。文化多样性带来“外来者劣势”,导致相互间文化信任缺乏,从而影响双方经济交流与合作。东盟国家语言多样性增加了投资合作过程中语言交流障碍,导致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以及信息沟通不及时问题的产生;东盟国家族群多样性和宗教多样性容易导致国家内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信任阻碍,甚至会引发冲突和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影响到投资国企业对对方企业的投资信心。东盟国家文化多样性增加了投资国对东盟国家文化理解的难度,导致投资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环境感知和理解的障碍。语言使用度和文化认同感越高,越能减少双方的交流障碍,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带来的误会和曲解,更能增强彼此的信任和认同,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合作,中国月东盟国家之间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对于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文化视角下讨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发展,将对外贸易中的人力要素具化,探讨语言文化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进而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发展,这对内部文化差异较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来说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及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文化因素能够影响到一国的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在东盟自贸区成立,“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深化与包括东盟在内的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求同存异推进合作虽有文化基础和意愿,真正落实还需机制保障,尤其是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彼此“民心相通”更成为优先于经贸合作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命题。语言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与教育、文化和科研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也是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之一。从长远的社会发展来看,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的不同文化圈往往由使用不用语言的群体构成,这些差异通常以文化壁垒的形式影响到双方间的经贸合作。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和外交活动不断增多,经济贸易流量持续上升,语言因素在经贸合作中越来越重要。对中国来说,为了推进对外贸易和提升对外贸易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力:

第一东盟国家与中国交流合作的基础大不相同,其官方语言有使用话语的国家和不使用华语的国家,针对这两类国家,制定不同的语言政策,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首先,使用话语的国家对中华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熟悉和认同,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以共同的文化渊源为切入点,重视双方的文化差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发展语言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

第二加强非通用语种的语言教育。人们通过学习贸易对象国语言障碍,增强服务贸易双方的语言能力,增进服务贸易双方的文化认同,从而提升中国的双边服务贸易流量。 “一带一路”沿线除了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水平较高之外,多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民众的英语水平都属于低水平范畴。因此,目的明确、计划有序地提高中国民众的非通用语种语言能力,有利于中国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有关服务贸易法律、贸易惯例以及当地国情等相关知识,减少服务贸易摩擦,降低服务贸易风险。在遇到服务贸易问题时,还可以直接沟通,获得服务贸易救助。

最后,我国本国的英语教育仍不能忽视,要继续加强本国民众的英语运用能力。根据《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优势分析》一文中的分析来看,掌握英语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接触过英语人数超2亿人次,精通英语人数也高达5000万,受教育人群普遍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印度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在沟通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得天独厚的英语优势。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服务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的英语教育不能懈怠。

参考文献:

[1] 孙西楠.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机制研究[J]. 区域经济,2021(02):76-78.

[2] 王梦丹. 语言文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 李翠云. 语言的经济价值[J]. 金融经济,2014(08):128-130.

[4] 徐珺,自正权. 语言的经济价值分析:基于语言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3):66-73.

[5] 陈兵. 语言与文化对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09(09):52-55.

[6] 韦永贵,李红,牛晓彤. 中国-东盟文化多样性与相似性测度及其投资效应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45-57.

[7] 李增刚,赵苗. 英语语用水平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03):78-81.

[8] 王辉,王亚蓝.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 语言战略研究,2016(02):13-19.

[9] 张天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经贸合作的拓展与深化[J]. 改革与开放,2020(15):6-10.

[10] 李红,等. 国际文化合作的经济分析—以中国-东盟区域为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 庄国土. 经贸与移民互动: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兼论近20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J]. 当代亚太,2008(02):83-104.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推进高质量发展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海南改革开放的基本法,巩固了海南自贸港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财政财税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优势,为自贸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自贸港建设和管理迈入新阶段,为海南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法、高质量发展、虹吸效应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史上和对外开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利用制度优势以及系列配套法规的出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自贸港法的实施,成为保障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为海南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构建海南自贸港法律法规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指导,有效地保证了海南的改革和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有序进行。作为基本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区法律法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自贸港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关键体系,将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财税体系融为一体,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才支持、综合配套等六大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和试点措施已纳入法制框架,为海南自贸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指明了方向,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指导,推动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明确更有信心。

二、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碑

海南推进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建设工作、推动创建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全力开展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信息智能岛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海南更大的自主改革开放权力,拓展了更多发展空间。

自贸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海南自贸港的领导体制和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要,授权委托海南省和海南省有关部门依法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国务院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海南省政府审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事项;对全省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进行审批。这些全新的制度设计,极大拓展了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空间。

三、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律形式赋予海南自贸港系列政策措施,围绕打造最高开放水平,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安排,巩固了党中央、国务院以法律形式给予海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极大地稳定了海南自贸港的社会期望,增强了投资者和人才对海南自贸港的信心,为海南吸引投资、聚集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优势,注入了新动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进一步增强了海南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新优势。

1、建设全国离岸金融中心

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信息流动更自由化,金融中心侧重在岸金融业务,作为自贸港,海南以独特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独享新的赛道,拥有其他城市都难以具备的优势。

(1)促进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私募和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支持在海南自贸港内就业的境外个人参与A股股票、基金、特定期货品种等境内投资。

(2)扩大金融开放和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港分行开展离岸银行业务,鼓励与港澳地区保险公司加强跨境合作,为与港澳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条件,稳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范围等。以“绿色”“科技”为导向,着眼于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定位,加快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强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构建金融科技产业,打造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模式。

(3)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离岸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国际银行业可以24小时连续营业,缩小了各国间时空上的距离,形成国际借贷资金高速运转的全球流动体系;离岸金融市场的低税或免税等优惠措施以及批量交易,降低了全球资金交易成本;跨国银行的不断对外扩张有助于加强全球金融业之间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提高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效率。

(4)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进出口商通常更愿意从降低成本、高速度的离岸金融市场获得以短期融资为主的资金融通,离岸金融市场为国际贸易提供的强有力的资金融通便利促进了后者的迅速发展。

(5)推动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提供了很大便利。离岸金融市场资金成本低、快捷方便、提供的资金量大,自然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重要融资场所;而跨国公司规模大、实力雄厚、信誉较高、贷款风险相对小等优势,使得离岸金融市场更愿意对它们放款。正是离岸金融市场提供的大量资金融通渠道,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投资、收购和兼并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一些跨国公司也有意利用避税港型离岸市场避税以攫取更高的利润。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海南省发布的2021年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地全面跻身全国前列,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自贸港标志性经济特征逐步显现。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投资者都青睐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业爆发式增长,法治的护航作用功不可没。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税率、鼓励类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安排,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

3、 发挥旅游产业虹吸效应

海南以独一无二旅游美景被誉为“东方夏威夷”,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招商、会展、贸易,拉动现代服务业中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发展。以迪拜为例,成功把旅游这个杠杆用到极致,向全世界宣传旅游特色把各国游客吸引过来,将各个产业满盘皆活。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空间和政策优势定能形成很好的“虹吸效应”,利用这些举措吸引大量国际国内的资本、人才进入到海南,吸引跨国公司、高技术人才,以及适合海南高质量发展新的技术和产业进入。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象定位,加快产业发展,使海南在未来能够打造成为全球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开放新高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8-04-14(2).

[2] 王崇敏,曹晓路. 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治创新与立法保障 [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4-21.

[3] 郑先红,马志毅,王思行.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现状、难点及对策建议 [J]. 中国司法,2020(1):30-33.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海南实施自由贸易港投资便利化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海南目前在投资便利化方面的问题分析,对比中国现行的自贸区和国际内外著名自贸港的投资便利化措施,提出海南应从金融环境、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法律环境、税收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打造“单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实行极简负面清单,改革税收制度,推动自贸港立法和司法工作。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投资便利化;负面清单;单一窗口

自由贸易港汇集大量资金,是贸易和物流的中心,也是“区域或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而成功的国际自由贸易港通常涵盖境内关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功能综合化四个方面。由此可见,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内容。

一.投资便利化的概念

投资便利化与贸易便利化紧密相连,通常是放在一起研究,二者合称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的概念一般指简化和协调成员国投资者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各种程序和政策; 1995年,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将投资便利化列入“茂物计划”,并将其作为“大阪行动议程”之一。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提出《APEC投资便利化行动计划》(APEC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Action Plan,IFAP),通过十条具体方针为国际社会提供参考,此后十条具体方针成为评估投资便利化程度的主要维度。中国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16 年9月的G20 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建立了《G20 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作为投资政策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 10 月,中国倡导建立“投资便利化之友”,吸引了巴西等 16 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便于解决 WTO投资便利化问题,从投资、贸易和发展三方面提高全球的投资便利化水平。

二.海南实施自贸港投资便利化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优势

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地域上看,海南岛是独立岛屿,四面环海,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亚热带、热带旅游资源。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泛南海经济合作的中心枢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的窗口。同时,海南具有广阔的腹地和14 亿人口巨大市场作为支撑,可以实现与国内市场和产业的辐射和联动。

(二)政策优势

离岛免税政策。海南是全球第4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地区,并在免税店基础上增设了网上销售窗口,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点。

免签政策。海南享受全国最便利的入境政策——免签政策。自2018年5月1日起,享受海南省免签优惠政策的国家从26个扩大到59个。此外,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享有海南独有的口岸落地签政策,外籍人士从海口美兰机场出入境处办理落地签,在中国的停留时间可长达30天。

(三)战略意义

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其面积优势,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肩负着深化改革、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风险管控等重大任务。海南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开放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与游客,促进物流、航运、贸易、金融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国际旅游岛提供条件。此外,有利于海南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节点,对于我国开发利用南海的众多岛屿、丰富的海洋和油气资源具有战略意义。

三.海南实现投资便利化的困境

由于自身经济落后,建设开放程度较高的自由贸易港,对海南来说充满挑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广大腹地拥有巨大内需市场,开放政策对其产生显著的突破效应。目前,除了经济外向成份比例低、市场主体数量少且规模小、产业技术水平低等短板,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实现投资便利化还存在一些障碍。

(一) 缺少专门法律法规

UNCTAD对2010到2015年间的108个投资国进行了调查,涉及投资便利化的国内法寥寥无几。按照国际惯例,建设自由贸易港立法先行。目前,海南自贸区还没有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法制保障级别不高,也不具备法律的决策自主权,因此要改革现有制度、建立有效的新制度。

(二)存在多个负面清单

中国目前有四个负面清单,这意味着中国境内的内资和外资市场准入需共同遵照一个负面清单,而外资市场准入还需遵照另外三个负面清单。因此,同一事项多项立法的现象使得负面清单制度不能发挥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的作用,还降低了投资便利化程度。

(三)税费种类多且负担重

我国税收优惠期较长,税收稳定性差;没有分类减免资本利得,不符合国际惯例;以奖代补的政策消耗了企业资源;税收种类繁多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一定程度影响了贸易的便捷性。因此海南一方面可以借鉴广东、上海等国内自由贸易区试点的政策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对标国际上先进成熟的自由贸易港,但不能单一地借鉴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做法,应当考虑自身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

四.国内现有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

(一)广东自由贸易区:负面清单制度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启用至今已经有六年。广东具备改革开放前沿的政策优势和近港澳、临南海的地域优势,对外开放程度和贸易投资的便利程度位于中国前列。为了吸引港资,该协议简化了港资直接进入大陆的手续,涉及海关、贸易、法律、投资、企业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些投资便利化措施明显加强了香港对广东的直接投资,在投资次数和效果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广东自由贸易区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做出的最有成效的贡献是实行两个“清单”的管理制度,即对外资企业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模式,对内资企业实施清单管理。现行负面清单已由2013年的190项缩减到2018年的45项。此外,设立试点尝试国内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内资企业投资的审批制。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单一窗口”

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为海南提供学习经验。针对企业市场准入需要办理多个证照,“单一窗口”制度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内部流转、并行审批”,简化了进出口手续,大大提高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并实现了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信息共享。实施“单一窗口”需要打造数据共享的统一政府信息平台,把进出口手续电子化、一体化,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并反映监管部门的处理情况。这种模式避免了原有模式人员、客户端和单证系统数量繁多的缺点,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国内外著名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

目前全球共有四类自由贸易港,分别是综合型、工贸结合型、物流型和避税型。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属于综合型,开放程度最高,具有国际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国际物流等功能。

(一)新加坡

基础设施完善。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排名二,其中新加航空基础设施全球排名第一,港口基础设施全球排名第二。基础设施完善有助于保障物流服务质量,吸引大批国际物流企业。自由的经济政策。一方面,新加坡实行贸易自由化。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营商环境报告,新加坡的营商环境在全球20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二。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投资开放程度较高。在新加坡创办企业成本低、手续简便;企业注册资本低,监管环境宽松,有利于吸引许外资。外资准入门槛低,限制少,鼓励外资企业在新设立总部。此外,新加坡取消资金进出的管制,建立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新加坡以《自由贸易区法》为核心,建立了涉及功能定位、优惠政策、监管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香港

香港凭借税率低、政府干预少和自由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港口之一,“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在赋税方面,香港以优良的税收环境著称,税费低、种类少,只有三种直接税,还实行免税额制度。 在人员流通方面,香港政府对进出香港人员提供便利的出入境条件和宽松的签证政策,对许多国家采取一定时间内免签的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香港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经济活动中的各类行为和关系。香港的经济法占成文法的45%,《公司法》、《银行条例》等规范、约束公司行为,为保证公平自由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香港还设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个人财产,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海南实施自由贸易港投资便利化的对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着眼于以国际标准实现开放程度最高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的自由流通,营造最为便捷自由的投资环境,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提供最大便利。应借鉴中国本土现行自由贸易区试点的经验和国际著名自由贸易港的经验,结合海南实际条件和发展定位,探索实施符合海南自身发展情况的投资便利化措施。

(一)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资金自由流动是实现投资便利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保障。2018年海南的金融业占全省总GDP的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17.7%)和北京(16.6%)相差甚远。海南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隔离境内金融账户和离岸金融账户,在严格把控和监管资金流量和流向的前提下接收部分离岸账户的资金,从而防止资本在金融市场的流动影响本国的货币政策。此外,推动海南改革账户制度,实现跨境本外币结算;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扩大人民币市场定价权,以新形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后,增强金融审慎监管能力,对跨境资金流动、离在岸间资金流动和离岸银行金融业务等重点业务进行有效但非越位的监管,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制定极简负面清单,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

中国于2015年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行试点,后根据试点经验进行调整,通过减少清单内容、优化清单结构、添加清单说明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又削减了15条限制性措施。极简负面清单要先行。制定符合海南实际的极简负面清单,应取消设立程序、外汇管制、资本要求等方面的限制,推动外资企业在开展贸易、跨境投融资、离岸支付结算等活动。一方面,统一管理各类市场主体,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时限处理市场主体的资质和牌照申请。另一方面,进一步取消市场主体在获取资质资格和全面创造公平自由竞争的营商环境。同时,应不断优化对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方面的负面清单,对于其中的“禁止性措施与限制性措施应逐步取消”。

(三)打造“单一窗口”,构建投资便利化管理制度体系

一方面,利用智能化手段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者申报一次即可,监督者经过一次查验,符合标准即可放行。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简化程序,提供物流、保险、监管等全面国际贸易服务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有效快速核查和及时监督服务。

另一方面,优化管理服务,不断改善服务的程序和方式。通过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平台,建立海南政务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行“互联网+审批”模式,一网办理外资业务;将外资企业的备案管理和工商登记合二为一,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审批最多“跑一次”;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的备案制,允许企业进行自主登记和便捷注销,以便利化服务实现企业自主选择。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制和高度的法治是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因此亟需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相符合、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投资争端解决和协调机制,从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建立自贸港专属的法律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自贸港各项投资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推动投资活动便利化进程重要依据。新时期,海南要发展自贸港,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平台,实现独具特色的自由发展,应该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作为方向指导和法律依据,将自贸港的定义、原则、功能、定位、投资管理制度、贸易发展制度、金融监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税收机制、商事争端解决和协调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根据海南促进自贸港投资便利化的需求,重视经济立法;明确授权主体,加强立法工作,逐步调整和清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争端解决与协调机制

吸引外资企业的一个必要措施是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多元化投资争端解决与协调机制。因此,海南应对标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建立完善专门法庭,如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法庭、数字法庭、破产法庭等;引入先进的国际仲裁理念和模式,支持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以各种资本形式入驻海南,引入两大法系不同仲裁方式来解决民商事案件。

(五)改革税收制度

由于海南自贸港位于境内,结合其要素流动高度自由的特征,选择性地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税收制度和管理经验,结合海南自身实际和发展定位,制定合理的税收战略,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外资引进和创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简化税收手续。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简税制,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取消绝大多数商品的关税和流转税。同时,通过简化流程、网络缴纳等方式来提高税收效率。此外,海南自贸港可探索全面免征增值税,除对国家限制进出口的商品和部分奢侈品征收一定消费税之外,可对其他商品、服务的消费免征消费税。

最后,鼓励外企集约利用土地,采取合法灵活的用工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招商引资制度,凭借良好的自由和服务吸引外资和先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马国强,赵晓彤:《建设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环境分析》,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第26页。

[2]《2020年前贸易和投资自由开放茂物计划》(IFAP)。

[3]赵文涛:《粤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政策效应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学位论文,第44页。

[4]王胜康,拜英,韩佳,张东东,曾茹,王美惠:《香港自贸港发展浅析与借鉴意义》,载《今日海南》2018年第5期第25页。

[5]利得税、薪俸税、物业税

[6]除了烟草、酒类等四个税号,免除了其他货物的关税。

[7]包括产权制度、信用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审检制度。

[8]蓝庆新,韩萌,马蕊:《从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载《创新与创业》2019年第2期第39页。

[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载《改革杂志社》2019年第4期第32页。

[10]范新:《关于促进海南自贸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思考》,载《海南日报》2018年10月10日B4版。

[11]孙超:《自由贸易港的税收制度研究——兼论我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收激励机制的构建》,载《税收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第50页。

 

自由贸易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比较研究

摘要: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诞生、战略、定位、模式、区位等角度,对我国不同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自贸区已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自贸区凭借模式与区位的高度匹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经济;经济循环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政策表明,我国现阶段需加快探寻、筹划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自由贸易市场发展的必要措施不仅刺激了为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以期在国际经济领域留下属于中国的印记。欲将中国经济推向世界,首先得夯实国内经济基础,加大中国经济竞争力。所以对比研究国内自贸区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为实现精准“双循环”,不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做法不同,思维集成的量与维度不同,致使各个自贸区的发展方向与力度不同。

3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比较分析

3.1自由贸易试验区诞生与发展比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开启新经济开放局面的伟大践行。不同的自贸试验区利用不同的政策红利,分别发展其优势,于地理、于人文由其浑然天成的自然条件的不同,差异化发展各地区贸易经济。我国多个省份正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及地方特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初步成功,为中国后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思路。随后,我国持续开放了多省份、多片区、多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经济开放新格局由此开启新的篇章。自2015年后,国家持续深化改革已建立的自贸区,并且着力开发新自贸区,建立了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2013年起,上海首先申报自贸区,国家给予高度关注,丰富自贸园区内容,使投资贸易更加便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立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作为我国最早申请自贸区,目前拥有最多分布片区的上海,其经济的高速提升,与自贸试验区的实践有着紧密联系。海南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港湾和码头数量优势,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海南自贸区与自由贸易港有效连接,稳步促进对外投资、对外贸易。2015年天津自贸区设立,主力推出的创新实验田属于一种“外部冲击”,能在有限时间内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能促进自贸区进出口的资产投资和产业链升级。天津自贸区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提升,为该自贸区的海、铁、空、陆多样化运输提供了便捷,其坚实的港口覆盖面积与航空货运承载量为其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因其地理位置与欧洲相近,所以以天津为中国与欧洲联通的枢纽,合作开通了中欧班列,促进亚欧贸易往来。2014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国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截止目前,该试验区已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成员,利用其人文特征,着重扩大服务业的开展,是我国服务业贸易自由化的先行者。

3.2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模式、区位比较

(1)各自贸区战略比较研究

我国自贸区以复制推广为策略,积极推崇“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方针,在已成功的自贸区基础上借鉴优化并改善,并积极与地区政策合作发展。上海自贸区与国家提出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相辅相成,互帮互助,从绿色一体化到构建商务区,再到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全面促进了上海东西两方位的发展,西方主要对内开放,东方主要对外开放,平衡协调了双循环新发展,目前,上海已成为亚太供应链的核心枢纽。天津自贸区的重要战略措施主要是关于天津机场片区的发展措施及航空维修再制造的发展措施。广东自贸区借鉴优化港澳自贸区战略,提升经济内循环,为国内经济市场推向世界提供良好平台,与相邻自由贸易区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的实现提供新动能。

(2)各自贸区定位比较研究

上海自贸区最初的定位为便利投资贸易,近两年来,随着科技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该自贸区重心逐步转移,更加注重贸易的自由度:投资自由、资金自由、信息自由,以期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更加掌握主动权。天津自贸区的定位就是以政策创新为核心,以物流、融资等为发展重心,企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福建凭借地理优势,顺从中共中央的指示领导,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紧密联系两岸,沟通两岸实际问题,作为两岸联系的枢纽,相互补足,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相较于其他自贸区,该自贸区既要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还要承担起连接两岸的重要政治作用。

(3)各自贸区模式比较研究

上海自贸区在2017年9月提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离岸”模式,“区内注册、海外经营”的模式切实的带动了电子信息、生物药业等领域的发展。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促进了国际贸易循环,是绕行打通国际贸易人脉的方法之一,国内市场对于海外新兴技术是充满渴望的,此举冲击了国内创新环境,提高了国内贸易的竞争力,从而提升了国内贸易质量,展开了我国关于国际贸易的新征程。与上海不同,天津自贸区着重发展制造业、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其中制造业已取得了良好成绩。天津自贸区积极发展创新实验田,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和资本聚集三方面改善,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简化模式,优化管理,完善海关制度,有效提高了现金流动性,降低了利息损失,以此优化了天津市的经济状态。为更加人性化、更加具体切实的促进天津市的经济循环,在客户与部分经营商的申述下,对没有维修资质的客运公司在有维修资质的客户的委托下同意实行临时维修业务,该项政策的实行可能对于别的省份的自贸区并无可借鉴用途,但对于该地区的经济问题起了针对性效果,在2019年,天津市保税维修货值超30亿,打破了该地区的经济困局。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以老工业基地振兴方向的思维集成模式,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同时,以绿色再创,协调翻新的模式进行老工业重定位工程。

(4)各自贸区区位比较研究

不同地形地貌,人文传统,区域布局功能的不同,各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不同。上海地理位置沿海,交通便捷,经济条件优越并获取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位于我国前列,教育水平较高,是我国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地。上海自贸区是一个有预见性的工程,其自身有较大的经济和金融平台作为基础,商业机会较多。天津地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界点,土地面积宽广,油气资源丰富,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拥有综合性港口及多条铁路,天津有众多高校,聚集了全国约27%的科技人才,是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带动了北方经济发展,平衡了我国南北经济形态。辽宁自贸区的区位以南北划分,该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我国绿色汽车发明创新领域具有一定地位,是我国三大龙头汽车企业的发源地。因其南北两区皆靠近湾港,所以其海运优势明显,于交通运输方面,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都十分普及,目前已逐步开拓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08):13-17+39.

高小钦.双循环发展格局与我国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构建的相关关系研究[J].商展经济,2022,(02):24-26.

 

自由贸易论文题目大全集有哪些?

1. 自由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

2. 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 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4. 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5.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

6. 自由贸易下的产业升级与转型研究

7.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8. 新兴市场国家在自由贸易中的角色与策略

9. 自由贸易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

10. 自由贸易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11. 自由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12. 自由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13.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践与启示

14. 自由贸易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

15. 自由贸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6.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

17. 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的利益与挑战

18. 自由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19. 自由贸易下的农产品贸易研究

20. 自由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

21. 自由贸易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22. 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23. 自由贸易下的贸易壁垒与对策

24.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摩擦的解决途径

25. 自由贸易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析

26. 自由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关系

27.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物流发展

28.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变化

29. 自由贸易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30.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

31. 自由贸易下的跨国投资策略

32.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33. 自由贸易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34.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

35.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品牌竞争

36.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37. 自由贸易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与创新

38.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

39.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40.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护

41.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防范

42.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的应用

43.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成本分析

44.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服务质量的提升

45.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监管模式创新

46.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便利化的推进

47.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48.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市场开拓策略

49. 自由贸易下的国际贸易营销策略

50. 新形势下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自由贸易论文范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每篇都有参考文献,最后也我给大家推荐了50个题目大全,希望你看过以后,知道怎么写自己的论文,有啥不懂的可以在下面留言。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自由贸易论文(精选10篇)

赞 (2)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1

  1. 匿名论文写的真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