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精选15篇)

导读:很多人都在寻找关于临床医学论文范文3000字-5000字,今天我就为大家精选15篇范例供大家参考,题目新颖,非常适合大家共同学习,希望668论文网的分享对您写作选题和论文发表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专业能力对临床医学的重要性

【摘要】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对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于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调整,它将彻底改变临床医学者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弱的状况,为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临床医学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1.1 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

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

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

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

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 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 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

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 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即要有长远规划。

又要有近期计划。

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

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 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

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

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

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

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

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

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

指标为中心。(6000字)

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

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

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

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

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

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

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

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 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

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

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

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月忠.充分发挥科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丽娟.新形势下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4:34

[3] 杨蕾.许苹,连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3(8):623-625

[4] 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2(1)

[5] 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may,28(5)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临床医学本科生实行层级工作制的实习模式探索

摘要: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本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因此,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介绍分析国外内各类的医学生实习现状,发现目前国内的实习体制仍然存在实习生参与感不强,积极性不高,总体实习回报较低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层级工作制”实习的改革实习管理模式来改进效率,让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作为临床治疗组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诊疗工作与临床学习,可以有效地优化实习生学习模式,提高实习生工作归属感以及责任感,同时保障了实习的效果。通过这类模式的改革创新,可在保障实习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强病房诊疗工作的效率,未来实现实习基地和实习生的“双赢”。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改革;临床实习基地

一、临床本科生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年,打开了医学本科生接触临床工作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本科生在本科阶段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助其转化为有效的临床综合能力。临床实习有助于养成完善的临床思维,使本科生能够更加适应日后临床工作,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二、临床本科生实习现状

(一)制度现状

目前实习工作拥有制度化的实习要求及规范,包括制度化的岗前培训、完整的实习轮转计划以及具体的学习要求[1]。纵然已有严格且完善的教学要求,但实行效果较差,实习效果仍难以保证,学生面对实习后的综合考核,常常只能生搬硬套,以求能够“过关”,顺利毕业。临床医学的实习生不能根据患者真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体系化的诊疗路径及流程,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与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学生实习中的现状

当前实习生以学生的身份介入对患者的诊疗,各自的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在接诊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实习生有一定的排斥感,使得实习工作难以平稳进展。同时,由于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压力较前明显提升,很多人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2],准备考研占用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从而使得学生无心应对实习,没有真正有效地落实实习计划。

(三)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的现状

在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本科学生步入临床工作的引路人。然而,在三甲级别教学医院中,只由一位专职带教老师对所有学生手把手带教任务量极大,故带教工作多由一线临床医生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常出现诸如以下的问题:

1. 教学经验不足;

2. 临床工作压力较大[3];

3. 高年资带教针对性不足等。

(四)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亟待解决

总而言之,目前的体制在整体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存在诸如以上所述的实习管理体制、教学政策的疏漏;实习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创新性不足;实习同学实习过程中由于自身问题或考研压力而出现态度不佳,实习过程松懈等问题[4-5]。在不干扰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进程,保证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让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真实有效的知识,同时获得一定工作的成就感。不断地深化创新改革医学本科生实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6]。

三、实习改革的国内外现状

2000年,美国进行本国的实习制度调查时就发现,他们的实习生大多数都只是住院医师的“影子”,完全没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和能力,违背了他们设立实习项目的初衷。之后进行了多种改革探索。其主要中心思想即发挥实习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习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比如在克利夫兰的路易斯·斯托克斯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LSVAMC),实习生以TBL(基于团队学习)模式进教学,并要求独立完成住院医师一样的工作,只是工作量相对减半,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之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对于自己的实习模式进行了反思[7],同时进行了相似的改革探索[8]。同时国内许多教学基地对于本科生实习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包括配对实习[9]、实习导师制[10]、分布教学法[11]以及改革实习生考核方法[12]等。但纵然如此,临床医学本科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仍亟待提高。

四、改革方案

面对临床本科实习过程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国内外实习改革现状,我们发现落实层级工作模式,由教授-主治医师-经治医师-实习生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诊疗体系,从而教学相长,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临床本科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促进整个诊疗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实习问题,详细举措见下文,具体流程见图1。

(一)层级工作制中实习生的定位

由于国内医疗环境限制,不适合让实习生单独接诊患者,结合他国目前的实习模式,提出以改良的层级工作制实习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其改革基本思路为:不再将本科生实习项目作为一个科室需承担的附属教学任务,而是将其并入科室整体诊疗体系之中,学生在法律允许,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在上级医师的监管之下进行相关基础临床诊疗活动,在单纯的教学之外,还要发挥其本身作为医务人员的临床作用。当一组医学本科实习生入科之后,由负责本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室基本情况分组,让实习同学真正成为治疗组中最基础的一环,形成教授-主治医师-经治医师-实习生的全新层级管理诊疗体系。从而将本科实习生当成一个常规治疗组的组成成员来工作。

1. 入科宣教

研究生对于临床科室是陌生的,对于要面对的工作一无所知。因此,良好的入科宣教非常必要。入科宣教由医务部任命的科室教学负责人负责引导进行。入科宣教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科室的介绍、日常要面临的工作、运行的体制、入科后的团队归属、困难求助途径、学习提升机会以及举例在既往实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等。

正确的入科宣教避免了学生因为不熟悉临床工作而手足无措不敢贸然行事,也防止了因为不懂盲目操作而导致各类医疗风险的发生。

2. 工作分解

科室还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患者类型,尽可能的将临床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医嘱建立相应的模版、收治病人制定流程表、对不同的患者的收治程序等等。让新入科的学生,可以按图索骥的处理一些常见情况,一步一步按照既定模式完成所分配的工作。

纵然现在三甲医院各病室诊治疾病专精性质显著,但病室内各治疗组的收治病种相似度较高,学生可以在一个组内接收各类病例,一般不需要担心实习生入组后的“偏科”问题。但是对于某些科室治疗组存在的“高+专一性”工作:比如神经内科有些治疗组只进行脑电图诊断,不接收其他神经疾病患者。实习生应在入组工作一定时间内进行科室内轮转。这样才能保证临床知识的接受面足够广,同时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但实习基地中每一个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则有较大的不同,甚至对每一种患者也有截然不同的接诊技巧和注意事项。实习生工作中需要注意区分这些细节;比如在妇产科,保护患者的隐私极为重要;而在肿瘤科,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是需要时刻注意的;医学本科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纵然熟识理论知识,不进行重视细节的临床教育无疑会增加出现医疗纠纷的风险。

(二)独立的团队归属结构和明确的监督

1. 层级监督反馈机制

实习生拥有自己明确的团队定位,当一个非急诊患者入院进入科室以后,可分三个阶段进行诊疗工作。第一阶段:首先向每个诊疗组的实习生分配收治病人的先后顺序,并且严格执行,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或者形式主义。然后由实习生进行患者的初步接诊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于患者的入院宣教、一般资料病史采集、常规体格检查以及初步进行病历书写;第二阶段:由上级住院医师对实习生病历书写进行复审及指导,强调病史采集的基本要点,并根据疾病种类不同而侧重病史询问的特点。同时,住院医师还需进行专科问诊及专科体格检查,并且将实习生提供的问诊资料进行进一步总结以后写入医院得住院病历系统中;同时,带领实习生一起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签署入院医患告知書及其他相关文书。第三阶段:由主治医师或教授带领实习生及住院医生进行入院病例讨论,制定出下一步诊疗计划,并且进行医嘱录入。分三个阶段收治患者,每个阶段均有自己责任到位的执行主体,又有上级医师进行系统的监督及指导,结构清晰、体系合理。

2. 层级监督的优势

目前的实习生实习大部分是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完成的实习接诊更像是“实习病历作业”,而目前病房带教的经治医生工作极为繁重,很多医生每日收患者、开处方、有时还有上手术;机械般的轮轴转可能导致遗漏病史,病历书写不到位等情况发生,造成诸多医疗纠纷产生的风险。此模式对于现阶段实习生和经治医生临床工作的不足均有一定的帮助:

(1)互补监督,互相促进

新模式由于分工到位,实习生工作相对简单专一,工作压力较小,故会更加细致的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而住院医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病史复核及专科问诊,共同完成入院记录,两者皆互相监督,反复检查,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也减少了住院医生的工作量。而因为这种模式使实习生的工作成为了医疗工作的基础,上级住院医师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会尽力对其进行引导,让实习生能够抓住重点,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2)增强“主人翁”意识

相较于传统的“上课学习式”实习模式,将实习生纳入整体团队之中,通过“工作式”实习模式,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能够提升实习生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而住院医生也能够巩固最基础的日常工作,减少了犯错误的可能,同时因为“榜样”效应,他们也会自觉的加强自身学习,以求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故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五、讨论

临床医生是一门社会门槛极高的工作,其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强度高,且需要极为扎实的理论医学知识基础和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这项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均有极大的要求,同时自身对于这个行业的态度和兴趣尤为重要。临床医学的本科生经过长时间的课业知识积累,才进入了全新的临床实习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医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起到了极其深刻的作用[13],在不到一年的实习期内,医学生需要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所见所闻相互结合、互相参考,以求进步,本身就难度极大。再加上目前临床实习安排方面的合理性欠佳,使得大量临床学生在实习阶段难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技能经验储备,十分可惜。在美国,90%的医学院校会在四年课程之后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实习机会,他们同时进行了各种实习方式的改革探索。比如在实习开始前进行针对性课程训练,教学内容精细化,甚至会指导实习医生如何接听护士的电话。另外一部分医学院校选择强调急诊科培训的重要性,通过高强度的急诊工作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状态。各类实习方式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面对实习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平顺地从课堂走向临床。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临床实习生一定要加强实习的教育管理,同时加强跟岗、顶岗工作的实习管理,实习学生的在岗工作极为重要,不可缺少[14]。对于学校而言,虽然学生考研升学颇为重要,实习同样不可被轻视[15]。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最为重要的。通过有效的实习改革,使学生在病房实习时不再是事不关己的“围观看客”,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六、结论(大专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目前国内的临床医学实习还存在主观或客观的各类问题。通过选择采取“层级工作模式”等创新改革的尝试,将学生并入医疗组中工作。让学生从学习状态转入工作状态,在培养学生临床工作兴趣的同时,巩固增强了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树立严肃得临床工作责任感。希望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光斌.专科医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 2019,5(03):270-273.

[2]牛晓璇,许雅鑫,韩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与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8,8(04):66-69.

[3]李婧睿,吕鹏,李永红,张翼,高杨,覃晓龙.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27(03):391-395.

[4]罗浩军,王裔端,刘东方,印国兵.从临床实习教学现状论整合医学教育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27(06):965-967+988.

[5]杨伟琼,包鹏举.医学本科生对实习、考研与就业的认识状况调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10):93-94.

[6]佟淑平,杜闻博.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实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智慧健康, 2018,4(32):19-20.

[7]Frohlich.S, Gobel.F,Meder.A,et al. Mandatory Surgical Subinternship in the Final Year of Medical School – a Stepping Stone to Becoming a Surgeon?[J].Zentralbl Chir. 2019 ,144(6):543-550, doi: 10.1055/a-0820-6089.

[8]Lim A, Arora G, McInerney B, Vienet M, Stewart K, Galbraith K. Evaluation of a new educational workplace-based program for provisionally registered pharmacists in Australia[J].Curr Pharm Teach Learn. 2020 ,12(12):1410-1416, doi: 10.1016/j.cptl. 2020.07.008. Epub 2020 Aug 7.

[9]张持萍.中医科临床带教中一对一及一对多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3):197-198.

[10]刘忠锦,王海军,孟明,徐清刚,高薇薇,高伟,付荣,崔守玉.“导师制”模式在全科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40(19):2465-2466.

[11]许新忠,荆珏华.分步教学法在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9,16(07):157-158.

[12]李克研,張英杰,贺欣,李今朝.结合“规培”对心内科临床实习的量化考核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1(34):66-68.

[13]马光斌.专科医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 2019,5(03):270-273.

[1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9,30(04):74-76.

[15]杨伟琼,包鹏举.医学本科生对实习、考研与就业的认识状况调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10):93-94.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毕业生临床医学病历重要环节的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病历 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特长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分为论文准备、课题研究和论文完成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提纲、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大量的精品课程不断涌现的同时,毕业论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结构体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因素:

我院有计划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扩招后的招生对象虽然面向全国,但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在做毕业论文时,许多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基本实践技能、独立思维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由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临时抱佛脚,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长,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加之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科研等任务,势必造成指导教师短期内教学工作量的洪峰,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题大做,研究内容雷同的现象,以至于有的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尽管院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放开选题外,还表现在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是要求学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构思。这种指导方法是理论教学中的以教师中心的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的延续,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不敢独自涉猎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连续增加,而教学资源的投入又相对滞后,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一些实验室的场地和设施明显不到位,从而限制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和质量。

最近几年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造成不小的冲击。据调查,有些班级考研人数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竞争日益激烈,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毕业生择业在时间上正好与毕业论文重合,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毕业论文放到了从属位置,对论文的实验工作投入明显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3-4]。

二、民族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式探索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达到培养我院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学生应掌握检索文献、撰写综述、课题设计、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基本程序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毕业病历,其基本内容按顺序包括《任务书》《指导教师评阅书》《诚信声明》《毕业病历正文》《评阅教师评阅书》《答辩书》;

1.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质量,根据我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病历工作管理暂行相关要求》;

2.为了使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运行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常规化,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毕业病历流程图》;

3.依据选题指南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完成《任务书》的填写:

同学们可在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同时参考我院提供的“选题指南”确定毕业病历题目,毕业病历的选题一般从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确需更改的,需经指导教师认可。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实践方案,收集临床病例,进行毕业病历的撰写准备工作。

4.指导教师完成《指导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病历进展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以确保毕业病历的质量,毕业病历完成后,指导教师或指导医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病历应仔细审阅,认真写出初稿评语,做出恰当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提出评分意见,然后指导教师毕业病历应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修改和总结工作。

5.学生认真撰写《毕业病历正文》:

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疾病进行系统问诊、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等,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撰写,在上述基本程序与方法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

同时学生应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病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学生要签署诚信声明,文责自负。

6.评阅教师完成《评阅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答辩委员会指派具有资格的教师评阅学生的毕业病历,评阅教师依据“毕业病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全面、严密”,同时评阅教师依据“评阅教师评阅书”基本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学术水平和撰写质量如何,文字表达、专业术语及综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辩委员会完成对该毕业病历的答辩程序:

在主管教学院长负责之下,成立答辩委员会,同时要组成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照专业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儿科组和妇产科组,每组有3-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1名答辩秘书组成。毕业病历答辩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他教师、学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辩程序主要包括:学生陈述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答辩秘书负责记录答辩小组评定等级答辩小组组长作简短的答辩评价,上述答辩的主要过程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完成,通过答辩以观察和掌握学生对答辩委员所提问题的理解是否透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病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的撰写,在病历书写、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临床病例、改善医患沟通、制定实践方案、增加对该疾病的见解及认识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因此做好毕业病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临床工作作风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对全面提高我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士学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毕业病历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2,(9):78-79;

[2]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

[3]陈彦凡,黄晓洁。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实践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12,7(3):329-330;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浅析临床医学工程技术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但是当前我们国家的不足之处就是医学水平的发展速度非常的低,严重的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降低了我们国家实现目标的速度,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临床医学的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分析

1前言

我们国家的医学水平相对比较的低,医学治疗手段相对比较的低,尤其是在临床医学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些设备正在不断的完善,但是由于国家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水平影响,我们国家当前的医学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工程技术水平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阻碍了医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提高临床医学的工程技术。

2临床医学专业的分析

临床医学的专业本身就是非常的严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临床医学在不少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尤其是当前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领域,比如说,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MRI)、二维超声、血管造影、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用于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这些设备能够更加直观的显现出人们身体内的现状,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使许多疾病的诊断以直观的图像代替了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和简单的理学检查的推理,使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极为显著地提高;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放射治疗的发展,微创外科的兴起使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人工器官、人工组织的研究使器官功能衰竭、组织严重损伤的治疗有了新的转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在阐明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前景。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临床设备已经非常的齐全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了临床领域的飞快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当前的临床医学正在不断的发展和研究当中,以后的发展会更加的迅速,有待于实现我们国家医学方面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结合将更密切,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许多的高科技手段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了医学领域,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醫疗设备也会越来越丰富,治疗的技术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分析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研究的意义,因为,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主要研究的就是当前在临床实践当中,还有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者常遇到的问题和日常性的主要技术工作,较全面地讲述了每项技术工作的内容、原理与规则、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因此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前的临床医学实践当中大多数都是实习生,实习生的经验非常的不足,甚至有些实习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是非常的牢固,这就造成了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降低了临床实践设置的主要功能,甚至偏离了我们国家临床实践项目开展的轨道,造成了许多的困难,但是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出现,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发挥自身的重要功能。

并且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国家对临床医学越来越重视,因此导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也受到了非常广泛的重视,为了能够提高临床医学的实践效率,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出现更好的满足了临床医生的需求,主要包含着许多的医学工程专业的知识,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知识的介绍,连接了一些重要的生物教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些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医学工程专家、教授们还根据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编写了一本书,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应用到临床实习生的实践当中,不仅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非常有效的实现了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临床医学的水平,培养了更多有用的人才。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全面地介绍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者常遇到的问题和日常性的主要技术工作,较全面地讲述了每项技术工作的内容、原理与规则、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内容新颖、丰富,各种检测方法和法规均与国际接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能够应用到全国医学院校和生物医学工程当中,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还能够应用于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上岗的培训,也会给临床第一线从事医学工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医技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并且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价值,使得我们国家的医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我们国家医学领域的发展。

4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过全文的介绍分析,这种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但是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江霞.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医药,2014,01:87.

[2]陈浪,夏黎明.现代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初探——与传统医学影像教学相结合[J].放射学实践,2012,04:464.

[3]郑翠红,姜小鹰,胡蓉芳.循证护理与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5,02:43.

[4]黄薇,台保军,江汉,杜民权,郭颖.口腔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初步探讨[J].广东牙病防治,2013,03:55.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临床医学现状与思考

临床医学近现代有了质的飞跃。临床医学与各种新技术、新药物的有机结合极大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本文回溯历史,剖析现状,对现代临床医学进行深入的思考,试图根据其中的不足,找出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医学;近现代发展史;临床应用技术;临床思考

前言

在已经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医学飞速发展,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健康长寿,同时也更期待一个逐步消灭各种疾病的美好时代的来临。

与此同时作为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现代临床医学已成为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缓解病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体系。

1.临床医学发展史

1.1临床医学理论发展进程

要想深刻理解临床医学的现状,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临床医学的近代发展史。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临床医学相关的巨大变革是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成果。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则形成于19世纪后期,此时建立了一批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学科,如细胞病理学、遗传基因学、实验生理学等。

1.2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程

(1)外科技术突飞猛进

而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在20世纪初攻克了几种困扰外科手术的难关后,外科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同时带动了临床医学的飞速进步。

在20世纪后期,外科因感染、失血等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标志性事件有,1944年,美国的布雷洛克和托马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研究,对一个已经生命垂危的“蓝婴”女孩成功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1960年,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移植业已成型,技术日趋成熟。1954年全球第一例肾器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启了器官移植的全新时代。

(2)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以后,细胞生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科的建立,使人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和疾病本身,这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为如肿瘤、遗传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3基因工程的建立与应用

(1)基因工程的建立

上世纪另一重要里程碑就是基因工程的确立和发展。为新药物、新疗法和新技术的诞生铺就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了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2)基因工程的应用

80年代基因工程就开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哲学博士阿密特等人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对B型血友病有一定效果效。

2.临床医学现状

2.1与各门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与医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在20世纪,人们想到医院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各样先进精密的医学器械,繁杂的检验,而不是过去的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针剂药品。

近几十年来临床医学开始应用的X射线、二维超声、血管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使诊断结果的各项标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临床诊断变得越来越精确、标准、动态。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的进步,微创外科使得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2.2药物学迅猛发展

同时,药物学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临床治疗进步的中流砥柱。在此我们必须一提的是祖国的精萃—中药学。在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研究40余年如一日,,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进入21世纪,基因组学、生物学及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中药研究中,辉煌指日可待。中医药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医学的独特之处,而中国医药学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搭上世界科技这艘大船,运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先进手段进行研究和发展,使祖国的这块瑰宝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造福于人类。

3.关于临床医学的深入思考

3.1清晰临床医学的最终意义

临床医学的终极意义在于治病救人,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临床医学面临的问题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3.2临床医学现在面临的问题

(1)主要疾病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各种慢性病、职业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虽然慢性病与职业病的防治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类对这类疾病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与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环境污染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目前已进入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或各种职业病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界晰的定位与思考。

(2)医学技术进展缓慢

医学技术进展相当缓慢,医生与学者凭借有限的药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竭尽全力解决病。

(3)人群对医学产生不现实的依赖性

在21世纪,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医学掌握了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对操纵生命的密码有了最基本的认知。

现代医学在为增强人类健康交付越来越多的好处的同时,许多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至。人们陷入了一种人类万能的不切实际幻想中:医院万能,医生万能。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药物,克隆技术,移植技术等等,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错觉。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很多所谓的治疗只是延缓死亡的过程。单就治疗而言,这一过程对病患本身而言也许只是痛苦的延长,对病患家庭和社会而言则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批评。

3.3在质疑中前行

努力寻找高精尖技术与药物与适宜的技术与药物之间的平衡点;了解病患心理倾向与治疗疾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临床医学与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并联手解决的问题。

4.结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发展必然伴随着怀疑,发展要在质疑中成长,在批评中寻找方向。上个世纪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前路依然渺茫,医学何去何从始终是盘桓在我们心头的难题。本文希望通过指出医学的困境,拨开迷雾,共同探讨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临床医学的目的所在,不忘初心。

[1]陈抗生.香港中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07(03).

[2]白一,龚云辉,刘希婧,周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02).

[3]赵露,任成.新医改背景下临床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08).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临床医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在1998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改革了培训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人才分布不均,虽然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但实施过程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临床医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疾病的快速转变期,相关文献表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学,它的重点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1]。在目前看来,非传染疾病成了最大死因,然而临床医学的研究是为了去预防、诊断、医治疾病。临床医学的研究是根据临床患者表现,结合整体来发现患者的发病原因及过程。它可以通过预防疾病的发生等手段,来给病人带来健康减少他们的痛苦。

1 临床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医学取得了不断的发展。现代医学很多学科都逐渐明确了疾病的病发原因,这大大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经过许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临床医学分化出了许多专业,例如:儿科,妇科、内分泌科、外科、内科、重症监护和急救医学学科等。至少有50多个学科和专业。这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临床医学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临床医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人体器官的移植、人造器官的研究、各种疑难疾病都找到了治疗的方法。生物科技工程的不断壮大,基因工程、生物分子工程、细胞工程的诞生,为人类攻克疾病、癌症等以往不可治愈的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2]。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临床医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人类在战胜疾病的道路上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3 临床医学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更新,不断改变的知识理念打破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代替了传统医学,使人类对治愈疾病看到了希望。临床医学运用多种科学,解决了医学中许多复杂的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3.1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社会模式:目前,这个模式会取代传统医学模式是必然的。然而生物模式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如何实践转化医学模式是我们未来关注、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不仅要继续生物医学的诊治方法,还要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加强其心理、社会方面等因素的调查,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需要询问患者有无病史。

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近年来国外倡导循证医学这一新型医学模式,经验医学其实就是临床医生用自身具有的经验来确定疾病与诊治方法,但是这种经验需要时间与行医经验得考证,这容易形成定向思维,使得医生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而忽视知识更新。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到专业领域中去,合理明确、认真的利现有证据,从而决定病人的治疗诊断方法。

3.2 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医疗手段的更新

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因技术已经慢慢渗入了人类生活,其实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为人类确定疾病的病发原因及疾病病发基因位置做出了贡献。疾病的病发大多数是因为单基因或多基因作用的后果[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提升,使人类能够获取准确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医学领域的高新科技由宏观概念转到了微观,医学手段从细胞医学进化到了分子医学甚至是纳米医学。这些转变让人类更加清晰的认识疾病,对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全新的理解。疾病的病发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要把基因序列弄清楚之后,及时的修补或更换损伤的基因,让基因一直处于完整健康的状态,就可以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效果。

3.3 医学服务模式的重新选择

由于近几年中,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科学家发现了疾病基因,他们可以把任何人的疾病遗传基因与变异基因制成“基因卡”或“基因条码”,这样当我们看到这些基因条码时,便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况,知道自身体质的弱点和容易患哪种疾病,对自身的疾病做出判断;这样的基因疗法准确又快速,省去了中间许多环节,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还减弱了人们对大医院的依赖和崇拜[4]。由于人类平均寿命地方延长,人们更注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医疗模式转变成服务型的医疗模式,这种模式应以病人为中心,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新的保健模式。

4 结 论

目前来看,临床医学技术正处于另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许多临床医学技术都是通过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发展的,在我看来,临床医学的发展必将走向一个更高的领域。在此,我们需要抛弃旧的观念、方法,接收它的全新改变,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临床医学技术的科学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张红梅.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的建立与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3,(10).

[2].陈郁韩,陆樨樨,朱 兵,江 山,杨 永.南通地区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04).

[3]石 豪.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0):112-113.

[4]戴顺平,陈泓伶.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2012,(01):61-63.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融合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医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依靠家传师授、薪火相传的传承模式。如今,医学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质量也在逐渐提高。中医生命力在于临床,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应用人才,是目前中医教学的主要任务[1]。前贤圣哲留下的医学典籍、临证心得、学术思想是中医教学的基础专业内容,对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而大部分经典课程均以条文形式呈现,学生学习感到费力,缺乏学习兴趣。第二课堂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科研课题,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研究问题能力为首要目的的立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作者将第二堂课教学模式结合传统中医药教育特色,探索融合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今后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提高研究基础和思考方向。

1 当代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中医教学模式与西医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过讲师简单灌输知识,注重理论,而忽视临床教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低,学生活跃、创新思维空间受到限制,缺乏中医特色教育。同时传统教育模式忽略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及临床技能的培养,较多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较少有机会参与中医望闻问切、理法方药等临床诊疗的全过程,缺乏对中医经典典籍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教学盲目求全求宽而忽视细分化领域的精细研究,不注重后期在实践中回归中医基础,实现学生对于中医理论认知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目标较为理想化[4]。

2 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课堂教学方法指在传统课堂的理论学习之外,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吸引研究生自主参加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模式[5]。作者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

2.1 开展中医经典典籍朗诵比赛 《道家与神仙》一书云:“诵诗可使六腑安宁,秽气消亡,启智悟道,招吉纳祥。”《论文偶记》也记载:“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诵读对陶冶情操、加深对文章理解的作用在古书中早已体现。背诵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学生理解经典精髓的有效方法,在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诵读将生涩的中医条文,从简单认知,到大脑重复记忆,再到临床应用,逐步深入理解。而中医经典条文多枯燥,晦涩难懂,传统的单纯背诵原文效率并不理想,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将背诵娱乐化,开展以“弘扬中医经典,丰富校园生活”为主题的中医经典原文诵读比赛,加深学生记忆。结合《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经典典籍,配合舞蹈、音乐等元素,提升学生背诵中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中医经典的精髓,提升中医思维能力,培养中医辨证论治综合能力。

2.2 组建中医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兴趣、丰富校园生活、锻炼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为提高学生中医经典学习及运用能力,可开办针对性的中医学习学生社团。社团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为导向,可定期开展中草药绘画辨识、中医经典专家专题讲座、社区义诊、演讲比赛、师生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充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可组织学生野外踏青、爬山等,在游玩过程中寻找辨识中草药,参观中医药文化主题胜地,让研究生学习场所不只局限于教室校园,更全面地锻炼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中医思维与临床意识,提升学生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能力,使其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经典的魅力和作用。并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以及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兴趣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应用能力。

2.3 跟师实践模式 鼓励研究生走出学校,与社会接触,以此促进研究生的自我发展。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给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与其专业契合的实践任务,让研究生在推荐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施部分中医经典文化课程小班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化学习应用。结合名医和名师工作室资源,采取“双导师制”和“师承大师导航计划”的跟师模式向基础与临床跟师学习不断线。注重后期在实践中回归中医基础实现学生对于中医学理论认知的第二次飞跃。临床实习将科室轮转与跟师学习相结合,构建以导师为中心,工作室为平台的研究性“实践-讨论-实践”方式,学生在坚持科室轮转的同时,每周定期进入诊室,跟随名中医坐诊、抄孤方,坐堂学习且参加病例讨论及工作室讲座学习,并从自身理解与领悟角度总结跟师特色医案,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流派,深入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

3 第二课堂学习优势

3.1 丰富教学完整性,提高研究生主观能动性 中医药理论知识冗长、繁复,作用机制大量使用文言文描绘,晦涩难懂。且中药品种成千上百,中药名易混难记,较大程度上考验研究生的专心程度和记忆能力。研究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课后自主学习。而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非常民主化,选题及活动时间均由学员选定,不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在第一课堂课余时间夯实专业知识。第二课堂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活动形式多样化,可激发学习热情,改善研究生对第一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第二课堂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部分不足,丰富中医药教学的完整性,使知识系统化。在参与过程中,研究生也能找回自己从医的初心,坚定理想,提高主观能动性。

3.2 拓宽研究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医学需要不断创新与进步,在医学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第一课堂是教授学员对医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缺乏对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课堂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层次性及创造性,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通过联系中医学、中药学领域的专业导师,并结合校研究生会及各学院研究生会平台,开展各项技能比赛和学术文化节等活动,扩大第二课堂的范围。研究生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主要研究生组织,需要研究生亲自参与策划和组织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分工,锻炼研究生的合作能力和服务大众意识,从而拓宽研究生综合素质。

3.3 利于研究生学以致用 理论需要联系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指导实践。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社会实践环节与学生专业相去甚远,不利于学生实践学习。跟诊、抄方能让研究生积累临床经验,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平时所学更好的融合。在医院,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坐诊,体验临床的经历,逐渐领悟辨证论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研究生耳濡目染,使德术兼备的医生形象在心中更为鲜明,有助于日后医路的发展和修养的提升。

4 第二课堂实践及收获

考虑到研究生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以及老师上课安排,除学校官方组织的学生活动、平时固定跟诊模式之外,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时间主要集中在暑期,实践类型主要为名老中医带教体验学习、团队义诊奉献社会,充分调动研究生主观能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跟随名师学习过程中,研究生更有机会见识到传统中医风骨,让名师经验的智能化传承为“师带徒”传承的有益补充。由于暑期时间特定性,研究生可以通过三伏贴、冬病夏治等诉求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通过观察名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学习医患关系的正确处理方式,复制、推广、沉淀名师的经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牢固的心理基础,提升自身的辨证、开方能力。

暑期团队义诊开展包括义诊服务、医疗知识宣传、特色香囊制作等活动。在团队义诊期间,研究生努力发挥自身所长和专业知识,以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为出发点,开展理论宣讲,送医下乡,助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中医智慧。研究生通过义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温度的新时代青年。

5 小结

中医学是一门需要丰富临床经验及高技巧性的学科,不仅需要学者熟练掌握经典中医典籍,更需要学会灵活、准确的运用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中。将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并将研究生培养中第二课堂进行有效改革,着重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探索融合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今后将不断摸索创新型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方兴未艾的临床医学图书馆员

摘要:本文对于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素质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倡导和促进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工作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图书馆员 医学图书馆 信息服务

1.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的概念

“临床医学图书馆馆员”(The Clinical Medical Librarian-CML)这一概念是美国的莱姆伯(Lamb)于1971年提出的,其主要工作内涵是:经常与临床医生一起参加巡查和平常有关的查房讨论, 获得医学知识及有关情况,从而能有效地了解、分析临床方面的各种特殊问题,有的放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特定的有关疾病的情报。这种服务方式不仅极大地节约了临床医务人员的时间、有效利用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查房等临床工作的质量,使临床医师可更快捷准确地把新信息、新疗法、新技术用于临床实践,造福于广大病员。在欧美医学图书馆界,CML的服务方式已广泛开展,我国也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如何服务于医院的医、教、研等工作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大小、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尺度之一。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不能脱离医务人员的需求,只有全面、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才能使医疗护理和临床教学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美国的“临床图书馆员”计划,把图书馆过去一向被动的静态服务转化成主动的动态服务方式,无疑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转变开辟了一条新路。

2.1 为医疗服务

2.1.1 主动深入临床获取诊疗需求

CML要深入临床科室,参加教学查房、诊疗查房、医院大会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会等,从中了解临床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临床研究的动向以及对文献信息的要求。调查表明:临床医生每天因疾病诊断或治疗问题需查询大量的医学信息,平均每半天就有16次,但繁忙的临床工作使得医生不可能及时查到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如果CML能主动深入临床而随时掌握临床需求信息,就能改变过去医院图书馆坐等读者来馆的现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既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又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起到了桥梁作用。

2.1.2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快速、准确地检索临床医师所需文献

根据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与其相关的文献信息。通过与读者的直接沟通研究疾病的进展,凭借对馆藏的熟悉和所掌握的情报技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同时还向图书馆的采访部门及时反馈相关专业急需的文献信息,使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的放矢地收集、整理、加工最新的专业文献信息。

2.2 为教学服务

各带教老师讲学前或备课前根据需要填写检索卡,由CML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完善和充实讲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3 为科研服务

CML深入临床,将课题主持人和课题名称记录下来,在了解读者的研究方向后,围绕其课题搜集相关的中、外文信息,以专题的形式提供给他们,不仅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另外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举行专题讲座,讲述一些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书的使用等,对于申报科研课题的读者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光盘数据库及一次文献的检索,利用各种途径提高科研人员的情报意识。

3. 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为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近年来众多医院纷纷建立了各自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不少HIS考虑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图书馆预留了接口,有的甚至设立了图书馆子系统。CML应充分了解HIS的功能,认识其对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3.1 帮助医务人员查询馆藏信息,进行文献检索

医院图书馆与HIS相联接,将图书馆的应用软件、数据库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基于web的统一用户界面提供给读者,有利于医务人员随时进行馆藏书刊信息的查询、书刊的预约待阅;读者可随时在各部门的工作站查询医学文献数据库。

3.2 开展定题服务

临床医务人员的检索能力一般都不及CML的检索水平。这样,对于科研项目、疑难疾病处理、重大的特发事件等,可以申请定题服务。CML则将查询的结果通过E-mail发送到读者的邮箱,协助读者查找较重要的信息,节约了读者时间。

3.3 传递动态信息、热点专题,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利用HIS提供的医院内部系统平台,CML可以向医务人员传递各类信息。结合当前医学的发展及热点话题,把一些重要的国内外医疗及科研动态信息、学术动态信息集中在同一路径上供医务人员浏览,并且定期更新。还可在医院的内部网络交流平台上,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Wolf DG, Chastain-Warheit CC, Easterby-Gannett S, et al. Hospital librarianship in the United State: at the crossroads[J]. J Med Libr Assoc, 2002, 90(1):38-48.

[2]钟建英.关于医院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院.2004,(4)5:94-95.

[3]熊志斌.我院图书馆的“临床医学图书馆员”服务[J].医院图书馆杂志.1999,8(3):36.

[4]张鸣明,冯远景.循证医学与临床医生[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7(4):288.

[5]邓沁灿.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图书馆员[J].医学信息.2004, (17)10:643-645.

[6]谢红卫等.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模式在医学带教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情报工作.2001,(22)6:50-51.

[7]于丽华等.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如何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3:21-22.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

摘要:检验医学属于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基础医学、电子科学、临床医学的发展,加之自动化仪器与新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促使检验医学的发展不断加快,有效提高了临床检验水平和质量。众所周知,临床治疗与医学检验关系十分紧密,检验科是否能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检验报告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关键词: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紧密结合

检验医学是指正确收集与测定临床标本,充分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解答临床咨询,帮助临床正确运用检验数据进行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等工作的专门学科。同时,其作为临床与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高层次上的结合,又属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检验医学的基本任务是检验微生物、血清、生物、抗原抗体等,并与其他相关检查技术相配合,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对症治疗,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检验医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临床医护人员与科室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故双方进行紧密结合、对话与沟通十分必要。

一、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临床需求

完整、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注重医学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过程的质量管控。在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检验人员有必要对检验结果展开合理的解释,并对临床科室或患者的反馈意见、要求以及合理建议进行收集,这就需要和临床上保持紧密联系,方能为实施新项目,改进检验工作质量,不断满足临床实践需求提供帮助。

(二)检验方法

从检验方法角度而言,检验项目既有定量法、定性法,又有新方法、老方法之分,还有免疫法、生化法等。然而,各种方法的临床意义、报告方法、正常参考值以及灵敏度可能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临床医生积极与检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每种方法的区别,进而选择更为契合的检验项目,以至于准确分析检验结果,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

(三)质量管理

在大多数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检验科负责人均需要参与到病例讨论、临床会诊中来,这为临床与检验双方的沟通和对话提供了平台,也为医院质量管控提供了支持。同时,临床医生可以主动邀请检验医师等工作人员至临床科查看患者,并对检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与核实。

(四)检验结果

临床与检验医学的结合能够为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判断提供帮助。比如部分肝炎病毒当下仍无措施排出体外,如接受抗病毒治疗则可有效控制病毒的量,从而产生正常的检验结果,然而临床医生应当明白这种阴性结果并非意味着病毒完全清除,而只是病毒侵害的量比较少未检验出而已。这同时提示了检验科预先向临床医生告知注意事项,对于减少其做出错误的检验结果判断,避免耽误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宝贵时机具有积极意义。

二、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紧密结合

(一)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联系

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检验知识,主动与检验人员进行沟通,对于刚出校门的医学生,其对检验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均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教科书水平上而滞后于当下临床与检验学科的新发展,由于新项目与技术的更新,有针对性地加强检验项目方法原理、临床应用、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疾病诊断、预防保健、对症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检验人员不仅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接受临床科室的反馈建议,不断改进检验工作,还要通过讲解、宣传新项目、新技术的临床意义等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疾病判断,在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控的过程中,检验科负责人的加入对于提升双方交流的有效性十分必要。目前,检验医学在临床上的作用日渐凸显,并已从医疗辅助角色成功转变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医生、患者,乃至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均紧密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能评价临床疗效,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促进临床诊疗工作与实验室工作的紧密结合对于提高检验质量,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意义重大。

(二)加深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深入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不仅可以凭借自身检验知识储备,也可以通过向检验科室相关工作人员请教,邀请检验科室专业知识更强、检验经验更丰富的专家举办知识讲座,来更好地掌握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生物学变异、方法与原理等内容。目前,存在部分临床医生申请不合理检验项目的现象,由于其无法及时跟上检验医学进展,难以有效利用新项目、新技术,固守于旧项目、旧经验,往往会在面临临床与检验结果不一致时,对检验科技术水平产生怀疑,甚至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直言不讳,易引发医疗纠纷。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深入了解能够促使其更为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保证检验结果临床价值的有效性,这要求临床医生对相关检验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检验科应当向临床医生主动告知检验结果的危及生命值、临界值、参考值以及如何保证分析判断准确性。临床医生则需全面、认真地完成检验申请单,尤其是存在能够感染检验结果的特殊病理变化、服药史,以及送检标本与留取标本的时间等信息,进而保证检验工作的临床价值。

(三)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沟通

由于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与检验项目的繁杂等多重原因,临床与检验的关系不仅不够和谐,甚至还会处于对立状态,故应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积极沟通。临床科室应当更为主动地参与检验科研工作中,经常与检验科室展开信息交流与学术讨论。一方面,临床医护工作者可以拥有更多机会了解和熟悉检验科工作实际情况、干扰试验的诸多因素、所实施项目的方法学原理,以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动态等。另一方面,检验人员能够通过与临床医护工作者相交流,掌握更多临床知识,增强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及时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评价与相关要求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展开内部建设,改进检验工作,提高检验质量,这也有赖于临床医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沟通。同时,加强临床与检验的有效沟通,强化质量管控与规范化操作,能够避免出现临床表现与检验结果不符、检验报告的及时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等问题,促进医生或护理人员正确的采集标本以及科学合理地揭示检验结果,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转变为全面质量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关系紧密,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更好地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同时检验科根据临床反馈的相关建议,可以不断改善检验工作,推进新项目,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志坚,韩峰,王文娟,等.多角度分析检验医学的作用与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03).

[2]王成彬.我国检验医学三十年间的发展与变化[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09).

[3]许建勋,刘玫,李志萍,等.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0).

[4]白洁,张全华.生化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2).

[5]劉录恒,刘燕菲.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04).

[6]张锦英,倪敏.临床医学中“变与不变”[J].医学与哲学,2015,(09).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中国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机构调查问卷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推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质量革命,给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展和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与评审提供基线数据,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学类一流专业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教育部临床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采用在线实名普查方式,于2019年6月至7月对我国开办临床专业的本科高等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我校作为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也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汇聚调查问卷146个实质性题目的填报要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建设高水平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重要启示。本文从独立设置医学本科院校的角度,就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两方面,对学习调查问卷中相关题目的感悟,谈几点初浅认识。

1 完善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

1.1 相关题目内容

中国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机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将办学体制列为调查问卷实质性模块的第一部分,其相关题目的填报要求是,填报校、院、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和其决策百分比权重,填报每个层级中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上下关系”或“并列关系”,填报每个层级中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百分比权重;填报是否有校领导主管临床学教育;填报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管理权限的百分比。上述题目内容的填报要求可以看出,调查问卷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作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治理与管理架构的核心内容进行调查。

1.2 题目内涵的理解

分析调查问卷的上述填报要求可见,校、院、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和其决策百分比权重,实质指向是校院(系)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上二级管理的到位程度;每个层级中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关系、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权重,实质指向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治理水平;是否有校领导主管临床医学教育,实质指向是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管理权限的百分比,实质指向是学校的附属医院是否是直属附属医院。

1.3 对完善治理的启示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学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以决策百分比权重为标杆,进一步明晰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校院两级的管理边界和权限。

第二,要进一步明晰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关系,科学设定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权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主要职责有明确规定,能确保其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在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学术委员会的层级在教学/务(指导)委员会之上,两者应该是“上下关系”,而非“并列关系”。与之相应的在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学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上,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决策中行政与学术权重的设置,也应当围绕管理重心下移和尊重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规律,由行政决策为主,转向依照学校章程规定决策,并在决策中充分发挥各级学术组织的作用。

第三,要围绕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任免和人事决定权这两个核心,从领导体制上进一步理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这里所指的附属医院是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临床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习和教学实习),均应在附属医院完成。这就要求附属医院真正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衡量的标志就是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班子有任免权,对附属医院有人事决定权。这是进一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领导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

2 改革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

2.1 相关题目内容

调查问卷对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要求按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和以胜任力为导向等4个课程模式,以学分或学时为单位进行填报,同时,要求填报总学分或学时中,横向整合课程、纵向整合课程、科研训练、医学人文和临床早接的学分或学时;对教学方法,要求对讲授教学法(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情景教学法、示范/观摩法、实验法、实践教学法、E-Learning和混合式学习等,填报在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教学中使用的百分比;在对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上,调查问卷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的效果,要求从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技能、护理操作技能、科研能力、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表达展示能力(撰写医学文书、幻灯片制作、报告展示等能力)等10个方面,按[-100%,+100%]的区间值填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的实际效果。

2.2 题目内涵的理解

分析调查问卷的上述填报要求可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和以胜任力为导向等4个课程模式,实质指向是近代国际医学教育的3代改革历程。1910年,美国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发表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即著名的《弗兰克斯纳报告》[1],标志着以科学为基础设置课程的第一代医学教学改革正式确立,并成为建立医学院校的实际行动,191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管理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3];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开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学习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4],标志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为特征的第2代医学教学改革正式启动;2010年12月,2l世纪全球医疗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Oil HeaR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21 Century),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报告[5],提出了以卫生系统为基础,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体制改革,以实现转化式教育,形成相互依存的教育体系,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绩效,由此开启了第3代医学教育改革。而调查问卷中有关课程整合、科研训练、医学人文和临床早接,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10方面能力提升的作用等问题,正是转化式学习的期望。

2.3 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一,要以质量为导向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动力是推动卫生健康服务系统公平有效地为个体和人群提供服务。为此,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区域卫生健康系统为基础,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以胜任能力培养为基础开发课程,呈现课程的区域特色、校本特色,以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助推胜任能力培养,实现转化式学习。

第二,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课程建设,必须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助推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并及时将学术研究成果、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及其研究线路、创新的思维模式等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借此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三,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必须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手段,创新教与学的范式,以加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研究型、项目式学习,用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作业,解决满堂灌、被动听的问题;要高度关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因为卫生健康服务离不开团队合作,而团队合作也自始至终贯穿于卫生健康服务中,只有在学校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工作中更加适应团队工作。

调查问卷146个题目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实质指向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但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顶层,而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则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底层。正因如此,本文仅就调查问卷中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期望由此引发更多的学校、学者和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理论研究,并付诸建设性的实践探索。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题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行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教育”的提出,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发展的动力。通过对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问题探究,结合政府部门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和对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及临床能力的要求,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三方面提出了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毛婷,长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药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6-0028-02

2017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我国当代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战略性意见,强调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确保5年制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重要教育地位,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1]。在此教学改革多元化的语境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优质学科资源建设、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临床医学教学探讨的热点话题。

一、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完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多次改革,就目前而言,改革已初见成效,例如,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学科优质资源整合愈发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日益优化、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虽然教学现状尚为乐观,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高职高专医学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有:

1.课程设置不当。面对社会结构和医学环境多元化的时代特征,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也日益多元化。合理的课程安排对培养多元化、应用性、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但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教学氛围浮躁,使得教育推进愈发倾向急功近利,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被不断压缩,且无法和后期的临床课程良好结合,导致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理论与实践无法连通,无法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另外,高水平教材的缺乏和教学内容的陈旧,致使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课程设置无法综合展现本学科最新的技术水平和知识[2]。

2.教学资源缺乏。随着近年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的扩招,该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与其相应的是临床病例需求量的增加。一方面,由于随着现代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诸多患者不再愿成为示教对象,导致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3];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对临床医学仿真、模拟等前沿技术应用意识淡薄,教学使用科技设备购入不足。

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首先,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现行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多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经验式教学,一方面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会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学生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依据实际情况变通操作的能力。其次,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这种机械且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薄弱。

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1.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要注重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合理安排,在组织基础专业知识和重难点内容的同时,根据重要性合理安排课程架构,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首先,学习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是临床医学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前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基于稳固的基础知识积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遏制教育方面急功近利的做法,即对基础课程减质或减量而过分突出临床课程。另外,根据这些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发现,由于现代临床医学领域更新发展之迅捷,这些基本课程在一定周期内应不断更新且能够系统化、全面性地展现给学生。

此外,增加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综合性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这类课程的设置要注意适当和适量,避免喧宾夺主,应根据临床医学的专业特性适当安排实用的、高效的综合性课程,能够丰富教学环境且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一定程度上推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是决定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高水平、强技能、新思维、多方法”,尽量选择优秀的脱产教师,杜绝理想化地认为合格的医生就一定能成为合格教师的想法,因为临床教师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的充分储备,而且应具备教育家的基本素质。

3.教学资源方面。一方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查漏补缺,并给予这些有限资源以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随着习总书记在2016年“4·19”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教育”进程后[4],临床医学教学日益受到政府和各行业的重视,我国前沿科技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更为普遍,例如医学数字出版、最新高清手术示教系统等先进数字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的使用。为此,高职高专必须抓紧这一时代潮流,付诸一定量的教育资本,通过政府、专业机构等各种渠道充分发掘并运用临床医学前沿的科技资源和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资源运用成功后,首先,应确保进行定期定量的教学实践测试,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其次,设置此类新型资源的负责部门,定期进行维修检查或技术更新,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实时性、高效性,确保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符合时代特色。在新型教学资源使用方面,应注意:①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临床医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应纳入教学工作的重点。网络课程教学即将网络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5],进行临床医学部分课程的教学或补充传统教学课程的缺失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也能为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综合质量提供丰富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以其趣味性、可重复演示等功能成为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实用型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的部分内容。②引入高清手术示教系统。例如国内发展已较为成熟的Arxsys智能手术直播示教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观摩者与手术医生间的实时互动,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手术教学、临床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③选用3D解剖学临床系统。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3D解剖学临床系统结合了人体CT/MRI扫描数据,利用3D成像建立的3D解剖学数据资源库,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发了不同版本,包括人卫3D数字解剖系统移动客户端、人卫3D解剖教学等。该系统可以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部分内容的3D全视角效果,在教学应用中,还包括随堂测试、结合外设运用、“慕课”教学等功能。④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该技术的三种模式均可应用到临床医学教学中,包括全景360°VR视频、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和一般3D格式的视频,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可以实现临床医学可视化教学,但在实际中却尚未普及。这种技术可以模拟患者状况、虚拟临床情景,学生可以通过佩戴3D眼镜清晰直观地参观一台真实的外科手术或操控观察人体结构的各个细节,真实感受临床操作氛围,实现沉浸式学习。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我们能够初窥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及其学科内部因素的博弈。因此,完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政府、社会、高职高专学校以及临床医学行业的联通与共鸣,实现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全面、均衡、高速地改革,为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预备支持与保障。

參考文献:

[1]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中国卫生法制,2017,25(5):71.

[2] 郭莉.临床医学课程改革之我见[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3):72-73.

[3][5] 秦雯,赵劲民,等.临床医学网络课程与虚拟仿真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44-2246.

[4] 朱劲松.互联网+医疗模式:内涵与系统架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38-40.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在不断提升,对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临床医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者在对当前临床医学教学现状调查中发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理论与实践脱轨、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等,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做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因此,该文主要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1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原则

1.1 理论实践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从某个角度来分析,理论知识是指引实践操作的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理论知识真实的体现,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必须要遵守理论实践结合原则的主要原因。

1.2 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临床医学是当前很多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而且,临床医学具有学科交叉的特性。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取各学科的精华,加深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 学生自学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注重“教”,更注重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是当前各个岗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自学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的完善学生的医学知识架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 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2.1 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医学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度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学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2]。综合能力对人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应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学生临床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然而,就现阶段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况来分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而且,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学市场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而对医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将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上,更应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也是当前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对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正常情况下,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设置相应的课程,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而且,课程设置主要应满足学科教育需求,并且结合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设置 [3]。从某个角度来讲,课程设置也体现出院校对一个学科的重视程度,从现阶段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现状来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例如,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设计,理论知识的选择过于枯燥,再加上对学生展开的两年或两年年以上的理论知识教育,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 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具体的评价考核体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便于学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4]。另外,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整体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切合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考核内容过于简单,适应性不高,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而这也是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完善教学体系,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和发展。

3.1 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整体教学效率不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对临床医学教学培训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首先,教師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应体现出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才更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实践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针对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模拟,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在演练中不断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理论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临床医学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往对学生开展的临床医学教学中,虽然实践教学较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经常忽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下,必须要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在学生见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得学生在接触患者时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服务心态、职业道德,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2 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而结合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6]。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

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課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再次,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合理安排临床医学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规避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避免走传统学生死记硬背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未能有效的将知识消化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另外,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本着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环境,给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探索带来一定的帮助。

最后,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通过与医院共同研讨开展临床医学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起到了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另外,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应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对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3 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

通过以上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了解到,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有很对评价环节都有待改革,例如,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内容的改革等。首先,应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是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以及纠正问题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思考,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其次,应对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现阶段临床医学考核的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较高的成绩,但其实践能力却达不到医院的用人要求。可见,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能力提升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笔试考试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患者的交流能力等,在考核中,应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充分体现出评价考核的全面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再次,应注重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应确立改革目标,不能盲目的制定评价考核内容,如果考核内容不适宜,将会给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再制定考核内容,从而保证考核内容的适宜性,提升评价考核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临床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临床医学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课程并不多,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理论性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了解,主要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等几方面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进而通过做好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淑芳,张凤英,赵秀荣,等.依托社会实践载体加强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5(4):113-115.

[2] 梁云云,叶志丹,潘翠环.康复医学教学中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外医疗,2012,12(36):189-190.

[3] 赵婧,屈艺.浅谈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27):225-226.

[4] 杜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S2):114-115.

[5] 王欣.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2015,1(06):290-291.

[6] 郑玉兰,向清平.构建临床医学教学综合性质量评价标准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2,16(34):148-149.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题目: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摘要: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临床医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对之进行改革以满足现代临床医学的新要求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临床医学的相关概念,然后对于临床医学教学的新要求做一定的分析,最后着重的提出几点关于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

前言

由于当前我国整个时代背景便是由工业化时代转向知识经济时代,因此诸多学科和专业都面临着急迫的改革以适应时代新要求。而医学方面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就愈加显得医学中各方面教学的改革的中药和紧迫了,而临床医学在其中尤为突出[1]。以下将着重分析临床医学方面教学的一些要求和改革方法。

一、临床医学的概念

临床医学是医学中的一种,包括儿科、外科、内科、妇产科等等,它主要指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对于患者的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临床医学所包涵的内容极多,而它的分类更是极为多样,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它的分类都不一样。

二、临床医学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的临床医学教学的要求有所改变:1.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传授知识。现代化医学中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于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等。2.由单一学科向多个学科融合发展。由于临床各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传统临床医学的教学显得比较狭隘,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现代临床医学将会由多个学科融合发展,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将会交互渗透,更加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将改变以往传统临床医学中轻视其他学科的观念。3.教学方式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封闭式的课堂将被改变,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更多的进行试验,学习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2]。

三、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应当结合现代临床医学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当要遵照国家的相关指导性原则,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实况,制定出恰当的关于课程设置、实践要求、教学目标、效益考核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对医学的基础和专业性的课程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内容的合理分配,有针对性的对医学发展中的一些新概念、新技巧安排讲座学习。

2.应当把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中各门科学之间的内容和技术出来越来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因此临床医学也变得更加综合化,打破传统医学中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中的界线,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调整,强调他们对于微观和宏观问题的分析,对于综合和总结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的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得各个学科在实际中和思维中都联系起来,以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学科群体。

3.应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改进临床医学教学的方法

利用新兴的多媒体和现代化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够使临床医学的教学更加生动、趣味横生,能够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也使得院校之间的远程交互教学成为可能,使得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在线学术交流以及技术的观摩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4.应当注重现代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提高见习和实践的质量

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训练学生临床医学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科学思维、医疗作风、独立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因此,在进行现代临床医学的教学时,可以注重实践活动前的综合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所进行的实践有一个预先的了解和把握;此外,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纵向思考,告诉他们应当如何举一反三和全面的对疾病进行分析。在派遣学生进行实习时也应当也注意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双方在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积极的健全实习管理的网络,充分发挥资源,共筑育人之路。

5.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革对学生考核的方式

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傳统的理论知识考核之外,还应当注重和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并且可以设置理论考试未通过这不予参加实践技能考核资格这一条例,这也将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等,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临床医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对之进行改革以满足现代临床医学的新要求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理性分析,提出的几点关于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在往后的实践中大放光彩,为临床医学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宿芳,陈自强,颜伟,孙梯业,徐迪雄,赵永亮.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西南国防医药,2006(03):336-338.

[2]刘晖,张勤.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策略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02):21-25.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题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析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教育教学资源

2017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我国当代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战略性意见,强调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确保5年制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重要教育地位,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1]。在此教学改革多元化的语境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优质学科资源建设、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临床医学教学探讨的热点话题。

一、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完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多次改革,就目前而言,改革已初见成效,例如,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学科优质资源整合愈发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日益优化、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虽然教学现状尚为乐观,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高职高专医学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有:

1.课程设置不当。面对社会结构和医学环境多元化的时代特征,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也日益多元化。合理的课程安排对培养多元化、应用性、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但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教学氛围浮躁,使得教育推进愈发倾向急功近利,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被不断压缩,且无法和后期的临床课程良好结合,导致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理论与实践无法连通,无法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另外,高水平教材的缺乏和教学内容的陈旧,致使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课程设置无法综合展现本学科最新的技术水平和知识[2]。

2.教学资源缺乏。随着近年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的扩招,该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与其相应的是临床病例需求量的增加。一方面,由于随着现代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诸多患者不再愿成为示教对象,导致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3];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对临床医学仿真、模拟等前沿技术应用意识淡薄,教学使用科技设备购入不足。

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首先,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现行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多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经验式教学,一方面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会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学生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依据实际情况变通操作的能力。其次,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这种机械且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薄弱。

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1.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要注重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合理安排,在组织基础专业知识和重难点内容的同时,根据重要性合理安排课程架构,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首先,学习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是临床医学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前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基于稳固的基础知识积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遏制教育方面急功近利的做法,即对基础课程减质或减量而过分突出临床课程。另外,根据这些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发现,由于现代临床医学领域更新发展之迅捷,这些基本课程在一定周期内应不断更新且能够系统化、全面性地展现给学生。

此外,增加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综合性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这类课程的设置要注意适当和适量,避免喧宾夺主,应根据临床医学的专业特性适当安排实用的、高效的综合性课程,能够丰富教学环境且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一定程度上推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是决定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高水平、强技能、新思维、多方法”,尽量选择优秀的脱产教师,杜绝理想化地认为合格的医生就一定能成为合格教师的想法,因为临床教师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的充分储备,而且应具备教育家的基本素质。

3.教学资源方面。一方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查漏补缺,并给予这些有限资源以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随着习总书记在2016年“4·19”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教育”进程后[4],临床医学教学日益受到政府和各行业的重视,我国前沿科技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更为普遍,例如医学数字出版、最新高清手术示教系统等先进数字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的使用。为此,高职高专必须抓紧这一时代潮流,付诸一定量的教育资本,通过政府、专业机构等各种渠道充分发掘并运用临床医学前沿的科技资源和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资源运用成功后,首先,应确保进行定期定量的教学实践测试,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其次,设置此类新型资源的负责部门,定期进行维修检查或技术更新,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实时性、高效性,确保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符合时代特色。在新型教学资源使用方面,应注意:①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临床医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应纳入教学工作的重点。网络课程教学即将网络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5],进行临床医学部分课程的教学或补充传统教学课程的缺失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也能为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综合质量提供丰富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以其趣味性、可重复演示等功能成为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实用型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的部分内容。②引入高清手术示教系统。例如国内发展已较为成熟的Arx⁃sys智能手术直播示教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观摩者与手术医生间的实时互动,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手术教学、临床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③选用3D解剖学临床系统。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3D解剖学临床系统结合了人体CT/MRI扫描数据,利用3D成像建立的3D解剖学数据资源库,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发了不同版本,包括人卫3D数字解剖系统移动客户端、人卫3D解剖教学等。该系统可以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部分内容的3D全视角效果,在教学应用中,还包括随堂测试、结合外设运用、“慕课”教学等功能。④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该技术的三种模式均可应用到临床医学教学中,包括全景360°VR视频、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和一般3D格式的视频,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可以实现临床医学可视化教学,但在实际中却尚未普及。这种技术可以模拟患者状况、虚拟临床情景,学生可以通过佩戴3D眼镜清晰直观地参观一台真实的外科手术或操控观察人体结构的各个细节,真实感受临床操作氛围,实现沉浸式学习。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我们能够初窥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及其学科内部因素的博弈。因此,完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政府、社会、高职高专学校以及临床医学行业的联通与共鸣,实现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全面、均衡、高速地改革,为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预备支持与保障。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题目: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2.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将人民健康维护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而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人才和医学教育。2019年,我国教育部等13 个部门联合启动了“6 卓越1 拔尖”计划2.0,此后开始全面推进新医科建设工作。新医科建设是加速构建健康中国,推动健康中国健康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2020 年《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而这也对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作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其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医科医教协同的新形势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也亟待强化。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当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十分必要。

1 临床医学人才及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专业,以培养具备基础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及技能,且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及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及思想的引领下,依据特定培养目标,通过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3-4]。即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展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传授,并在监督制度下应用一定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医学院校确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岗位胜任力导向的,以培养综合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科创能力、思想素质、中医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融合、基础教学与临床融合、专业学习与科研融合、临床医学与中医融合,形成了“1 核心4 融合”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模式。

2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较陈旧

传统医学教育理念认为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临床医学人才。然而,新医科医教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更强调理论知识、人文素养、临床能力、创新精神为一体。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及健康中国战略更是要求医学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不仅要能防治疾病、缓解患者痛苦,而且要能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卫生观。尽管当前部分医学院已经认识到医学教育观念正发生巨大转变,也提出了要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5]。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需在新形势下随着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而加速改革。然而,当前医学院校大多采取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仍以医学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三段式”课程模式为主。这尽管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化,也便于教师讲授。同时,还缺乏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在中医特色课程方面,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2.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效能。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时仍采取传统讲授法为主。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除讲授法外,也有部分教师开始探索PBL 教学法,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仍有待提升。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2.4 考核内容较片面

当前对于临床医学人才的考核正逐渐向以人文素养、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考核转向,考核内容也正逐渐丰富全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在考核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方式是笔试,实践操作考核占比相对较少,尤其是以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等为主的考核方式更少,且过程性考核有待加强。因此,要完善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5 能力培养不突出

在新医科医教的新形势下,要求培养的临床医学人才在能力目标上要更为强调职业需求和岗位胜任力[6]。其中,职业需求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而职业需求的满足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岗位胜任力是综合全面的。在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通用标准中,指出岗位胜任力主要由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信息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技能由医疗服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等组成。然而,当前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能力培养不突出的问题,致使培养的临床医学人才难以快速适应医疗工作岗位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2.6 学研联系不紧密

科学研究能力是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通用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也是新医科医教新形势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当前医学院校在对临床医学人才进行培养时,对于医学生的科研表达能力、独立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思维意识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7],主要是由于科研经历较少,致使科研产出不足[8]。另外,还由于医学院校教师及医学生对科研能力还未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致使科研与临床医学教学融合度低,未能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导致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素养不高。

3 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3.1 更新教育理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党、为国培育临床医学人才,可建立课程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为一体的临床医学思想教育模式,以促进广大教师和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其中,可通过在临床医学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以时代精神、科学素养、职业素养等为内涵,深挖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化,培养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还可通过展开医学人文论坛、校长第一课等校园人文活动,以及向日葵志愿者社团、岐黄医学社等学生社团,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升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专业教师,可通过展开大讨论活动或培训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观[9]。

3.2 重构课程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在新形势下为强化人才培养效果,需加速重构整合,逐步建立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符合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因此需要将生物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将人文素养、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公共卫生与科研方法、思想道德修养等纳入其中,形成有梯度、动态且多元课程,突出公共基础课的人才素质培养,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贴近职业岗位需求。

3.3 丰富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在教学手段方面予以丰富。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合理应用到不同的课程模式中,方能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价值[10-11]。因此,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与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对医学生进行培养时,除PBL 教学法外,还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景式教学法等。如对于基础医学课程,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帮助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对于见习课程,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病例示教、床旁教学等,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课,可采取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临床情境,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获得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临床医学实验课程中,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全仿真效果的临床实验中心,展开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能。

3.4 完善考评体系

为加速推动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尤其是要加速建立突出实践能力考核、过程考核,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考评体系。其中,考核体系除应纳入学科课程考核外,还需包括病案情景模拟、综合素质测评及毕业实习考核等。在评级方式方面,可打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考勤及阶段性测试外,可将调查报告、论文、实验、小组学习汇报等纳入其中,同时还可采取临床操作技能评价、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以及迷你临床演练评价等方式。通过调查报告、论文等的撰写作为一种考评方式,能够增强医学生的科研思维意识和科研能力。

3.5 优化实践体系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一体化人才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的人才。与此同时,培养临床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满足职业需求也是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新医科医教协同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构建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要强调能力目标,尤其是临床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3.6 强化科研素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认为临床科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12]。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强化其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应将科研创新能力贯穿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医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相融合,将科研与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并构建集“专业课程、科创活动、科研实践”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育培养机制,以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素养。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医科医教协同政策及健康战略的新形势下,持续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评体系、实践体系以及科研素养多层面多措并举,共同推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而为教育强国的实现和健康中国的快速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关推荐: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临床医学论文(精选15篇)

赞 (2)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