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论文(精选15篇)

摘要:很多的医生学者都在找关于康复医学论文范文3000字和2000字,今天668论文网李老师就为大家精选了15篇比较好的供大家参考。基本上都有新颖题目大全和参考文献。这样对你怎么写相关论文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康复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关于脑卒中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器械训练的必要性

康复医学被称为“第三药”(临床医学是第一药,预防医学是第二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预防、医疗和康复已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身体。康复医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近百年来,现代康复医学蓬勃发展。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关键词:康复医学、脑卒中、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器械训练

1、学科起源和认识:

起源: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体育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认识: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

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病人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2、康复案例:

2、1、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风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脑卒中的残疾率却有所增加,因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训练病人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心理应对,有利于对社会的再适应,防止继续残疾,并利用残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侧。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3遍。病人意识清醒后尽早开始做自助被动运动。

2、体位变换:主要时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h变换体位一次。体位变换包括被动、主动向健侧和患侧反射,主动、被动向健侧和患侧横向移动。

3、神经促进技术: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4、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5、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均可酌情进行。

6、言语治疗: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7、心理治疗:由于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首先评定病人现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等。

2、2、小儿脑瘫病人的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其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即争取在出生后6—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降低致残率。

1、药物治疗 目的是改变患儿的生理异常,促进脑发育,减轻残疾程度,改善功能或预防残疾发生,一般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物理疗法 可配合采用水疗(水中运动疗法)、电疗、生物反馈疗法等。

3、中医疗法 中医、针灸对脑瘫的康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

4、手术疗法 通过改善患儿的解剖异常来消除其功能障碍。

5、康复护理 为巩固患儿的治疗和训练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脱穿衣裤鞋袜、刷牙洗漱、独自进食、大小便处理)、防止并发症等。

6、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神经发育学的治疗,常用英国Bobath方法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纠正异常姿势,提高其身体移动的能力。

7、作业疗法 常使用功能性作业疗法和儿童作业疗法,目的是改善患儿上肢的活动能力和手部运动的灵巧性等,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8、语言治疗 对语言发育迟滞和有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9、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应用 采用特殊装置或人工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功能或替代已受损的功能。

10、文体疗法 根据小儿活泼好嬉戏的特性,通过游戏、体育比赛等形式调动患儿的情绪和主动性来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功能改善。

11、音乐疗法 利用音乐对患儿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来训练和矫正患儿的生理缺陷,缓解和调节患儿的情绪,改善患儿的精神生活

3、感受和建议:

经过上半年的短暂研究,我意识到,疾病的康复不仅需要良好的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后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疾病的后遗症更是如此。临床医生在掌握临床治疗方法的同时,也应熟悉康复医学知识,为病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上半年的学习一直很开心,但因为时间少了一点,学不完相关内容的系统,只是略读了一下内容,带着一些遗憾,就这些感觉的基础上。

建议我们以后可以多补充一点时间,我们可以以具体操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模仿康复治疗的相关方法,说明注意事项。那会更形象更容易记住。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康复医学创新与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研究、医疗工作及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在某些临床疾病诊断和功能评估与疾病预防方面走在了前列。康复医学专业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医学发展又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创新。

目前,医学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提高的时期,康复医学作为相对发展较晚的专业,怎样在医学发展中显示出本专业特色,这是康复医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康复医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要发展,只有创新,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器,也是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金钥匙。发展只能靠自己,只能靠本专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实践证明,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位置,才能实现认识与把握创新规律的新飞跃,促进临床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1 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史前期(1910年前),当时主要对慢性疼痛、损伤、劳损、类风湿等疾病进行一些康复治疗,例如按摩、推拿、健身运动、沙疗、日光浴、温泉等。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康复部和功能重建部,在当时解决了一些功能障碍问题。1920年物理治疗师协会成立,1923年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协会成立,英国和加拿大也相继成立了训练机构。1942年,美国康复会上提出了康复定义,即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

解放前至1958年,是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阶段,康复医学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大城市有少部分开展,1950—1958年,前苏联先后派出多批理疗专家来华工作,在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举办训练班。1955—1956年先后举办两期理疗医师培训班,共培养理疗医师20多名。1956年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卫生部高级理疗师资学习班,培养50名高校师资,这批人成为我国近40年康复医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1958—1978年,是康复治疗迅速发展时期,康复专业在全国普遍开展,1958年5月22日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举办了全国性学术会议,首次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学术交流。1963年卫生部成立了理疗、疗养、体疗专题小组,成为卫生部的咨询和工作机构。1978年5月27—31日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在辽宁省鞍山汤岗子疗养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性学术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理疗分会,还成立了《中华理疗杂志》编辑委员会。1984年5月14—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理疗学术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78篇,到会正式代表180名,交流论文143篇,会议期间选出了第二届委员会。1989年10月 11—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物理康复学术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74篇,到会正式代表237人,交流论文164篇,会议期间改选学会委员会,成立了第三届委员会。1994年5月31日至 6月 2日在北京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物理康复学术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28篇,到会正式代表215人,会议改选了学会委员会,成立了第四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4人。1995年6月29日,经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学会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98年10月5—9日在杭州市举办了第五届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成立了第五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2人,委员会下设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教育与培训、疗养康复四个学组,并推荐8名中青年委员。2000年5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了全国神经康复学术会议,收到论文347篇,参会者230人。2002年4月6—10日在广州市举办第六届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会议收到论文454篇,参会者380人。

随着学科的发展,各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化,如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早期康复》,2001年全国20多个单位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方案研究》的研究。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第七届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9—13日在上海召开,进行了换届工作,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召开了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快学科建设,迎接学科繁荣”。大会学术风气浓厚,交流气氛热烈,代表发言准备充分,讨论及提问活跃,反映了与会代表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22—25日在西北的明珠——著名的克拉玛依市召开,大会主题是《推动西部发展,促进全面繁荣》,宗旨是提高学术水平,加快学科发展。会议学术气氛热烈、浓厚,专题报告内容丰富。中华医学会第九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完成了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委员会,同时产生了第九届委员会的领导班子。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于2014年6月完成了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成立了第十届委员会,同时选举产生了第十届委员会的领导班子。

2 康复医学的学科管理

2.1创建健全的康复体系 强化康复医学的管理体系,医院在管理层面,应科学设计、按需定量定人,要进行分类管理、分层管理,健全医疗、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使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清晰到位,定期进行岗位聘用与考核,以达到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尽其用,达到人才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2.2实现医院自主用人的人力资源结构 人员招聘,人才调整是康复体系管理的重要一环,人力资源任用得好,就会吸引大量高级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储备。康复体系在医疗主管部门管理下,依据专业的需求,极为注重康复技术人才,招贤纳士,使一批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的康复医疗人才被任用,使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优化,其人才引进和使用取得的成功值得学习和借鉴。

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应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培养人才,特别注意储备原生态的人力资源,先进的人力资源能够维持康复医疗长期稳定的运转,并不断产生新的动能,使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康复的第一资源,康复医疗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必须修改已有的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或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或方案,使创新型人才管理能够与康复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为了维护医疗的稳定发展,使其良性运作,必须有完善的人事引入机制,引进国内或国外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系统流程聘用和引入人才。人才引进仅是初始,还要有后期的调整、培养和提高体制,强化康复专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推动医疗工作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

大力强化康复专业人力资源,创建人力资源信息网,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管理平台,人力资源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被检索、收集和利用,康复人力资源信息为医院进行统筹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3 康复医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康复专业发展迅速,但与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相比还显得有些滞后,不改变现状,将影响康复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康复医疗机构严重滞后与不足 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作为以康复医学专业为主的医疗机构,即康复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这在我国目前公立的康复医院或民营的康复医院都体现了这一点。但与临床其他专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改变康复机构滞后与不足是关键。

3.2康复医疗人员数量占比少 大多数医疗单位有康复科或仅有康复门诊,开展康复医疗项目尚少,仅有部分理疗设备或仅开展少量的针灸、按摩治疗。

3.3康复评定内容缺乏 患者就医过程中,特别是住院患者在治疗前、住院过程中、出院前都应进行功能评定,以明确患者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康复医疗工作。目前,在康复医疗过程中仅做部分康复评定,影响医疗过程中的功能恢复效果。

3.4康复医疗病床数量占比少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数据,2012年康复医疗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约为1.75%,所占比例很小,占比较多的科室如骨科达到15%左右,神经外科占比约13%,可见康复医学科的床位数量占比存在较大的缺口,存在康复医疗住院难的问题。

3.5康复专业人员学历有待提高 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师绝大多数具备大学本科学历,而有少部分基层公立医院及大部分民营医院本科学历尚少,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更少,边工作边继续学习,是提高学历的一个有效途径。

3.6康复设备缺乏 在进行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过程中,常见疾病的必要的仪器设备必不可少。专业设备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能使患者有兴趣接受治疗,而且还可以使治疗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多个患者服务。临床医疗过程中,项目开展不齐全,康复医疗设备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医疗设备相当于治疗师的“左右手”。设备缺乏影响医疗项目的开展和临床治疗效果。目前的康复医疗设备治疗的多,功能评定的少;能进行常规技术的多,创新型技术的医疗设备少;治疗常见病的多,治疗复杂疾病的少。

3.7康复医疗的早期介入有待加强 康复医疗能够解决的主要是患者的功能障碍问题,常在临床病原科室治疗结束后才进行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此时的治疗已失去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疾病发生时就意味着康复工作已经开始,例如患者良姿位的摆放、心理辅导、肢体的被动运动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功能的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康复治疗,就已失去了早期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对后期的功能恢复和整体治疗效果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4 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进入20世纪以来,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功能障碍,并且成为提高人体功能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一起组成全面医学,被称为四大医学。从治疗与提高人体功能的角度,注重功能恢复,产生了与功能恢复相适应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障碍矫治疗法,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处理及预防的医学学科,属于现代康复医学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增多,人口老龄化使疾病谱发生改变,慢性疾病、致残性疾病逐年增多,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达国家康复工作起步较早,有明确的治疗体系和康复服务方案,发达国家康复治疗经验对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有借鉴和参考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康复基础理论有了新的进展,脑卒中等疾病的增多,大量的肢体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需得到矫治,通过神经再生、功能重组、功能代偿和功能重塑机制,使功能障碍者重新获得功能或改善功能。

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在国际上得到公认,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进行运动治疗能够使患者在住院3~5天后安全出院。运动疗法与康复训练对心肌侧支循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提高机体组织对氧气的利用率。

康复治疗专业的目的是使病伤残者尽可能多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获得学习、工作、劳动、社会生活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态度,使之能融入社会。康复医疗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取得执业医师或康复技师后在各级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康复科工作,也可在疗养院、社区康复站、残联康复中心、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矫治中心、假肢矫形器制作与应用中心开展工作,以顺应社会公民健康,满足人们对疾病、意外伤害、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标志。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康复信息化、大数据、云计划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激发康复需求,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略)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按摩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举隅

关键词:康复医学;按摩疗法;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按摩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按摩可以调整肚腑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镇痛,消肿散淤,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同时还能通过能量,信息被吸收,转换,传递引起机体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反应。对许多疑难杂病及各科原因所致的身体伤残,功能障碍者,均可起到积极的康复作用。

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各种原因所致的伤残逐渐增多。从而要求康复医学肩负起未残先防,医残治残的使命。我们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按摩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痛苦小,疗效高,无副作用。

中医认为,按摩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镇痛,消肿散瘀,滑利关节,扶正祛邪以及平衡阴阳等功能。目前,现代医学对按摩疗法疾病的机理尚不完全明了。据初步研究分析,通过按摩手法对机体的一系列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按摩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病机、症状是传统医学研究疾病的模式。而当今由于人口巨变的迫切需要,一门新型的学科——康复医学便应运而生了。研究谱中由疾病、功能损害,残疾和残障等成员组成的新型家族也随之诞生了。祖国医学宝库中有一整套具有传统特色的康复疗法。其大致分为药物康复疗法和非药物康复疗法。在非药物康复疗法中,按摩疗法可作为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或辅助治疗措施。因此按摩疗法也是康复医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按摩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镇痛。消肿散瘀。滑利关节,扶正祛邪及平衡阴阳等功能。目前现代医学对按摩治疗疾病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据初步研究分析,通过按摩对机体的一系列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状况,并可剥离粘连,整形复位,消炎止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可能通过能量,信息被吸收,转换,传递引起机体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反应。对机体的效应呈局部超位结构及神经物理,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的系统性影响。运用按摩疗法再配合现代医疗,理疗以及相应的功能锻炼,对许多疑难杂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伤残,功能障碍者,均可起到积极的康复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各种原因所致的伤残相应增加,从而迫使作为第三分支的康复医学要尽快系统化,完美化。真正肩负起未残先防。医残治残的使命。我们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按摩疗法既是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又是融其他疗法为一体的综合疗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痛苦小,疗效高,无副作用,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例1,患者薛某某,女,28岁,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难忍,数月卧床不起。2003年来我院治疗。通过按摩并配合牵引,2周后便能下地行走,3个月后康复出院。

例2,患者丁某某,男24岁,因外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双下肢瘫痪,于2004年来我院治疗。初诊时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肌力为零。肌肉明显萎缩,经一年按摩治疗,并辅以功能锻炼后,下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肌肉萎缩现象基本消失,行走自如。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例3,男,55岁,因脑血栓致左侧偏瘫,2005年来我院就诊时,左侧口眼歪斜,上肢不能举,手不能握,下肢行走困难,左足向内翻,膑震挛及踝震孪均为阳性。经过近2年间断性按摩,配合药物治疗以及功能锻炼,上述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通过以上的病例充分说明。按摩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只有进一步提高按摩技术水平,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康复医学的需要。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将会为按摩疗法的应用开辟出广阔的前景。因此我们愿和广大的按摩同行一起研究探讨。使我们按摩技术水平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新的提高。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模拟教学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重建人的功能缺陷,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对于职业教育学校,开设康复医学临床专业,目的是培养康复医学基础人才,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础人才保障。为了提高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灌输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等,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难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水平[1]。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模拟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模拟教学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并提高学生参与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的积极性[2-3]。鉴于此,该次将2020 年3—6 月沈阳市中医药学校康复医学专业学生4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评价模拟教学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校康复医学专业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0 名,男性12名、女性8 名;年龄为20~23 岁,平均年龄为(21.8±0.2)岁。对照组20名,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为20~23 岁,平均年龄为(21.9±0.1)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即由教师教学、学生听学,对学生普及颈椎病、脑卒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康复知识、技巧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纠正、指导,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观察组则采取模拟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内容如下。

(1)明确模拟教学计划及方法。该次观察组学生实施模拟教学方法,教学时间2个月,康复教学内容包括:颈椎病、脑卒中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由教师选取典型病例,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了解相关患者的病情特点、康复过程需掌握的技巧方法等。然后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模拟→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模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工作。

(2)模拟环节。观摩完典型病例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患者的错误运动模式进行模拟,例如通过半侧肢体力量的使用完成翻身、起坐及床椅转移等;又比如通过单脚支撑站立等。模拟后,让学生体会错误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后果,然后指导学生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按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合理使用康复支具等,避免错误运动造成二次伤害。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两两成组,一名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患者的角色,由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康复指导等,然后角色转换,重复上述模拟练习,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模拟不同的角色,提升实践感。

(3)分享交流环节。模拟教学结束之后,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即分享模拟学习的感受、体会,学习其他小组模拟过程中的优点,提出不足并给出改进方案,使学生模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3 评价标准

(1)教学工作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均为0~100 分;考核分数越高,代表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水平越好[4]。(2)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内容分数,分数越高,代表学生的技能水平越好[5]。(3)根据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对学习、教师、学术、环境、社交评分五个维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教育环境越好[6-7]。(4)根据该校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即: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在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2.50±0.50)分、技能考核成绩为(91.00±2.00)分;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5.00±1.00)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2.00±2.50)分。结合数据可知,在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5、6.279,P<0.05)。

2.2 两组技能考核内容分数比较

在技能考核内容分数方面,观察组的颈椎病、脑卒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其他知识点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康复医学论文

表1 两组技能考核内容分数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颈椎病18.50±0.50 16.00±0.50 6.289<0.05脑卒中17.00±0.50 15.00±0.50 6.376<0.05腰椎间盘突出症18.00±0.50 16.00±0.50 6.124<0.05其他知识点37.50±1.50 35.00±1.00 6.127<0.05总分91.00±2.00 82.00±2.50 6.279<0.05

2.3 两组教育环境DREEM指标评分比较

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学习、教师、学术、环境、社交评分分别为(18.6±0.4)分 、(19.4±0.2)分 、(19.0±0.1)分 、(18.7±0.3)分、(18.5±0.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0.3)分、(16.5±0.5)分、(17.1±0.9)分、(16.9±0.1)分、(16.5±0.5)分,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9、6.874、6.159、6.258、6.245,P<0.05)。

2.4 两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20名学生,满意15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1 名,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20 名学生,满意6 名、基本满意8 名、不满意6 名,总满意度为70.00%。在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5,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及教育部门对各学科、各专业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说,开设康复医学专业,目的是培养基层医疗技术人才。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学校康复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革新教学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该次提到的模拟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模拟教师创造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在模拟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采取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以及岗位演习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模拟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视频等,通过播放典型病例的治疗技巧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模拟学习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在模拟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模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明确不足,及时改进,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采取模拟教学方法,结果显示:在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方面,均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颈椎病、脑卒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其他知识点分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学习、教师、学术、环境、社交五个维度的教育环境DREEM 指标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程度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从中可知,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这与相关学者[6]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康复专业学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水平,并改善教育环境,使学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提升,可提升到90.00% 以上,此次观察组的95.00%>90.00%,由此可见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可提升学生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并优化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程度,具备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整合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未来发展新模式

整合医学——全称为整体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ne,HIM),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加速人体在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尽力让残障人士能够重返社会为目标的医学学科[2],学科包括针对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预后处理、判断。从认识层面上,整合医学可理解为与中医理论“整体观”相关联的概念——“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以脏、腑、体、窍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内部各个部分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而又如《黄帝内经》所言:“有诸形于内,必形诸外。”人体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也对应有整体性,包括自然与社会,两类环境发生变化皆会对人体造成影响[3]。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虽历经千年,但仍需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辩证地对养生、疾病有进一步的诊治。对于目前正在发展的整合医学来说,整合思想早已不局限于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而涉及应用于各个医学学科领域。无论对康复医学的整合、中医西医内部整合,还是宏观上对不同医学理论技术的整合,实现的本质是需要医者们开拓思路,高度整合知识及治疗团队,实施多学科合作解决疑难杂症,为患者提供全面精湛的医疗服务[4]。正如计划出行某地,应先定其计划——“道”;辨其方位——“法”;方法选择——“术”; 器具使用——“器”;最后加入旅途核心参与者“人”,才能共同组成一次完美旅程,而整合康复医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文将根据目前国内外不同康复治疗相关手段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实践发展,从“道、法、术、器、人”五方面阐述康复医学中整合医学的应用的现状及对日后整合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1 道——整合多学科理论,建立整合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治疗的过程是对人体、心理与社会不同程度再整合的过程[5]。康复医学源于整合,其发展更需要整合。目前医疗科技的发展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许多急性疑难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病毒细菌感染等均可通过药物注射或手术得到快速明显的缓解,但接下来如何治疗长期后遗的慢性疾病并最终达到治愈则是当前许多机械医学领域无法完成的难题[5]。而康复医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发展产生的。从狭义理解,康复医学可以是包括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言语疗法(speech therapy,ST)、康复工程、理疗等技术在内的康复治疗学。其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者丧失的功能、设计辅助用具代偿无法恢复的部分功能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目标。广义来看,康复医学的治疗理论与技术范围广泛,其可使用手段也不仅局限PT、OT、ST等专业划分出的治疗技术,笔者认为:包括任何的对人体,心理,社会有益治疗方法在内的疗愈手段其实都可算是康复医学其分支。目前对于疗愈的理解为:帮助人体实现、恢复、修补、更新和转变等在生理、意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运作过程,并由此增加整体性[5]。整合康复医学,首先要从狭义和广义两部分着手:将狭义理论康复治疗中的PT、OT、ST、康复心理、理疗等治疗思路和方法整合于患者一体,针对其目前功能障碍的特性整合施治,以使其能尽早达到功能的相对完整。广义康复医学整合在于将有关康复的各类主要或辅助治疗方法整合,并对狭义的康复治疗整合进行思路指导和临床实践的补充。康复医学发展至今,对狭义康复治疗的整合已有不少发展,但对广义上的康复医学整合仍待提高。纵观现今世界康复相关疗愈手段,其中不乏有已经具有整合思想且发展较完备的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在整合康复治疗的实施过程中狭广并施,不但可以单独抽取某类康复医学理论整合应用于一位患者的治疗,更可以考虑将具有整合思想的康复医学理论再整合,系统地治疗患者。

很明显,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然而过度的依赖于科技反倒会使我们忽略人体自身的疗愈系统。整合康复医学之理念核心便是需要患者终身参与并主导疗愈的进程[5],即以“人”为治疗中心的整合。想要在康复医学领域中良好地应用整合医学的理念,我们首先要求康复技术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用整体医学的思路为其寻找更好的恢复方式。并且医患双方都重新认识疾病与自身关系,改变医疗教育与生活常识和健康习惯。其次整合对康复此疾病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并加以选择应用,在使用方法技术治疗时尽力让患者主动参与,以便患者整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全球目前发展的康复整合医学以中国的中医、西方的和疗医学、自然疗法、古老的藏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作为代表。每种医学都各有其理论指导:传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之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系统以及八纲辨证的理论基础;和疗医学《医学方法论》、其治疗法则遵循“同类相治、药效验证、单方用药、个体化治疗、计量最小化和赫林康复顺序”;自然疗法中“药食同源”,在不伤害人体的前提下,相信大自然的疗愈力;藏医学的《四部经典》中五源学说、缘起论、三因学说等通过对人体能量研究来治愈疾病;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吠陀经》指导五元素、三病素、七种体组织、三德学说也分别从不同层面了解认识人体的身心状态。以上各学说通过对疾病不同认识,辩证分类,形成各自不同的治疗理论体系,是在康复医学整合应用中可以参考借鉴的理论基础,它们在指导疾病的施治方面都有共同的特点——以考虑患者整体、身心、环境整合入手,为不同疾病设计的治疗方案也一定通过整合方法而行之,这些带有整合医学理论色彩的康复医学手段将医疗知识在医者、患者、环境不断整合。从理论应用现状看,中医理论在全球发展日益壮大,其他康复整合医学理论也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日后康复医学的整合,我们已经首先有了一些康复的整体治疗理论。但不可否认,这些具有整合思想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实际应用时还有其片面性,正如在综合型医院不会只用中药方剂专门治疗一种疾病,以人为整体的康复仍需要技术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如何学习并有效地应用这些相关理论是目前整合康复医学发展需要完善的地方。无论是医疗部门的重视和推广、医疗工作者自身的响应和学习热情还是患者积极的参与配合,都是影响这些治疗理论在康复整体医学发展的关键要素。

2 法——以总体康复治疗思路整合为路径融入康复医学

在整合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后,我们如何从整体角度诊治疾病?笔者以为应该是针对不同的疾病找到正确的治疗路径,将上述“道”的理论灵活应用在具体的治疗操作中。所谓“路径”就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总体思路即治疗方向,康复一种或多种疾病,整合思路是关键,例如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通过检查判断其为脑部栓塞所致,那么整体康复的思路便是:①尽快去除病因即溶栓再通;②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定和制定康复计划;③最大限度地恢复由于梗死造成损害的功能和减少并发症;④早日让患者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6]。确定了康复方向,才有之后的具体康复治疗方法和康复器具使用。在上述例子的整体治疗思路里:去除脑部栓塞可能需要内科或外科手术治疗或药物介入,这就需要内外科大夫和药剂师参与治疗;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计划需要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等包括家属、患者、护工的全面参与。可以看出,整合康复医学不仅仅是康复科的事,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涉及到脑病科、神经内科、外科等等;而患者也大多不可能只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这一种疾病,针对其身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其他病变,又需要其他专科的诊治,只有用整合的思路汇总各学科理论,形成治疗路径,对患者的全身疾病“整体观”地诊断和治疗,才能尽快改善患者功能障碍,达到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治疗目标。

在确定了总康复思路后,在具体治疗时我们也可以把上述“道”中所提到的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疗思想“活力论”、自然医学“药食同源”、藏医“身心平衡”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整体与平衡”添加到整体康复医学的治疗思路中成为治疗的一部分。因人而异、因病施治,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选择地整合应用,对患者一定有更好的帮助。

3 术——康复医学各类治疗技术的应用整合

康复医学技术的整合,包括康复医学下各理论治疗方法的整合:康复治疗在西医领域的康复主要分为PT、OT、ST、理疗、康复心理等;其中PT内又包括Bobath技术(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创立并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治疗技术)、Brunnstrom技术(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创立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等具体治疗技术[7];OT、ST、理疗同样有具体治疗技术。整合康复治疗能做的是将这些康复专业分科领域的技术理论通过整合医学模式灵活运用于患者身上。为患者康复治疗时,首先为患者进行各项功能评定,在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同时,整合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包括运动、作业、日常生活技能、工作等一系列能力的训练之治疗方案加以综合实施。如针对下肢截肢患者:用康复工程技术为其制作助行器或设计合适的轮椅、用PT和OT锻炼其残肢粗大和精细功能、理疗仪器配合药物使用促进骨骼肌肉系统恢复、康复心理随访疏导保持患者健康等。这其中已经包含着对患者目前治疗效果以及日后回归社会的整合。当然上述康复治疗理论的实施离不开康复医师领导的康复治疗团队整体配合,发挥治疗技术的作用。

目前中国国内许多医院已将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和中医传统康复整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和具体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学方法,包括拔罐、艾灸技术经临床实践并证实皆是完全可以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在整合患者机体功能方面,可利用中医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整合、中药调理、中医针灸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整合、中医气功、八段锦与患者的康复锻炼整合……目前传统中医康复方法已经在许多康复科作为主要或辅助的慢性疾病康复手段,这是现已应用的中西医康复整合。在康复医学的逐渐发展中,其只有不断接纳与整合各类治疗技术和方法,将其转化为康复医学的技术运用,才能达到更全面地治疗患者使其回归社会的目的;在西方产生的和疗医学通过问诊、望诊、脉诊、叩诊、听诊和药剂在人体的使用对患者整体的观察来达到疗愈患者的目的;自然疗法通过远离有毒环境,亲近自然,并用最自然的食疗、维生素矿物质补充来对人体进行疗愈说明了最简单的康复医学治疗手段通过人和自然的整合就可以达到。同理于藏医学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治疗技术整合,整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一定不只在某方面的治疗技术,而最终我们想达到的是各类康复治疗技术的大整合,可以将零碎的康复治疗技术相互整合为用,也可将已有整合思想的康复医学再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康复整合医学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4 器——整合多领域的“物器”提高康复效果

现代的康复治疗学范畴,虽然药物的使用主要是作为康复治疗训练的配合治疗手段,但我们由此也应看到其中的整体性,如目前在临床为缺血性脑梗死康复治疗时,会选择给患者服用西药,如近期研究者证明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不仅可有效控制脑部动脉斑块的厚度和面积,还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8]。张家港市澳洋医院三兴分院用推拿按摩联合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在治疗时将中医推拿和选用的中药如红花、白芍、鸡血藤、防风与川椒等并用,起到更好的血络通顺、祛瘀去湿邪散风寒作用。这就是中医康复和药物结合明确的例子[9]。使用中药外敷或者中药饮配合理疗,再配合理疗的电生理刺激,可快速清除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病灶,对疾病局部乃至全身的治疗效果都有极大的促进[10]。另外,在整合应用中药和康复理疗的同时,再加上温针灸或艾灸配合治疗,发现艾灸能减轻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在临床这种治疗整合让疗效更加显著[10-11]。通过头针久留结合Brunnstrom不同分期电针不同穴位,包烨华等[12]发现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及平衡障碍。在康复治疗中康复训练仪器的日常训练配合传统中医针灸、拔罐、艾灸治疗目前在国内已经较为普遍,各医院康复科也基本会设立传统康复的项目。在康复治疗内部通过物理治疗技术中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结合理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证实较单纯技术使用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13-14]。无论是西医的治疗仪器,还是在规范后现代化的中医传统的医疗工具,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在治疗训练中规范使用康复治疗的训练仪器,同时配合中医药物、针灸等治疗用具的整合使用,正是整合医学在康复医学中工具整合的正确发展方向。

5 人——整合医学教育资料,培养整合康复医学人才

教育乃一个专业学科能够发展的关键因素,康复医学教育的整合目前在各地高校和医院已多有实施。首先无论是中医院校还是医科大学,都注重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教育理念,以西医课堂为主的医科大学也加入了中医相关课程,中医院校的康复治疗要求学生也要掌握西医内外科、诊断等知识,在医院康复科工作的医生或者治疗师要求掌握中西医整合的康复医学知识。在全球康复医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能够逐渐很好整合中西医康复医学教学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有效的康复医学手段的实用性,不局限于中西医在康复医学的整合,通过“医—医整合”充分利用各类康复医学理论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整合治疗。

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整合康复发展相关资源,可以建立包含残联、卫生、教育、劳工、社会、财政等跨部门协调机制,整合康复优质资源,提高康复资源配置水平和效率。建立“管办评”分离的治理结构,扩大高等教育学校自主权,推动高校创新办学理念和转变发展模式,建设包容共享开放大学管理平台,构建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办学模式[15]。各类康复医学技术“为我所用”的前提则必须建立在“为我所有”的基础之上[16],即体现出教育在整合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性。康复医学中整合医学的教育不单纯是对康复医师、治疗师的教育,也应该在新型医患关系中注重对患者的整体教育和指导,让患者对疾病的发展、过程、结果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增强自主权益的理念。对于新一代有整体观念的康复治疗师而言,他们在治疗患者时就应该重视对患者的多方面、多角度治疗方式的整合与思考,同时也需要在指导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其思想、情绪和生活环境有所把控以及对患者进行重新教育[5]。

6 结语

把有关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人体健康服务,是医学内部整合的根本目的[8]。整合医学为康复医学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康复医学领域整合,最主要的工作量还是需整合狭义康复治疗技术或是广义的不同领域相关各类康复技术,由于本文上述介绍的几类康复医学治疗系统都有各自的整体性,所以做到整体整合疗愈系统之间的关系、理论整合后的应用,也是未来康复医学整合的主要方向。希望日后康复医学在不断发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同时,也能将整合观念紧跟其中,做到在发展中整合,在整合后再发展。康复领域的治疗师、医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不断整合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为患者健康服务,为社会健康服务。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思考

1 传统康复医学内容与特点

1.1 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医疗的学科,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病残者、伤残者或老年病患者等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传统体育运动等方法[1-2]。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又可称为中医康复学,20世纪80年代,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愈发明确,是指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等,通过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并使之重返社会[3]。

1.2 传统康复医学特点

1.2.1 整体康复 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康复应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同时保持形神统一[4]。达到以上三点方可达到整体康复的效果。人与自然相统一即要求康复对象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以保证顺应自然的康复治疗原则。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则是为了在患者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形神统一则强调在中医康复的过程中,注重养形治形为先,因为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表现。神依附于形而生,形盛则神旺,形弱则神衰,因此养形即养神,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统一,方可相得益彰。

1.2.2 辨证康复 辨证康复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特点在中医康复学中的具体体现。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依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此外,在康复过程中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即“病同证异,康复亦异”“病异证同,康复亦同”,二者中更强调辨证的重要性[5]。

1.2.3 综合康复 中医讲究治未病,在中医康复中也有“防治结合”的预防观,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预防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依据中医理论的指导,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如气功导引、药膳、针灸等,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注重功能恢复的同时,形神兼顾、标本同治。

2 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内容与特点

2.1 现代康复医学内容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6]。其对象与范围可以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者,如躯体、器官、精神、心理等。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使得老年人群也成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2.2 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 康复医学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现代康复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估和分析。以全面分析评估、多专业合作、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强调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康复评定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并依此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除此之外,现代康复医学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治疗师各司其职且康复评定贯穿始终[7]。

3 应用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发展传统康复医学

3.1 诊断方面 辨证与评定相结合,康复评定是贯穿整个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分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参与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等。通过康复评定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功能障碍,并对功能障碍的原因、种类、性质、部位、严重程度、预后做出客观、准确地判断,同时形成障碍诊断,为接下来制定目标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是对外在的功能障碍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而在中医康复中,辨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归纳总结的过程[8],但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详尽。如对于脊髓损伤,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的患者,单纯依靠这一证候很难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但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依据脊髓损伤平面和脊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运用ASIA感觉指数评分表和ASIA病损指数表可以判断出患者障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康复评定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再评估,不仅可以帮助诊断,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也更加明确。

3.2 治疗方面 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在治疗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现代康复中,物理因子治疗指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的方法,与中医外治中的中药外敷、熏洗等作用相似,常结合运用。如临床针对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常以石蜡疗法加中药外敷来降低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在蜡饼下垫入不同中药浸泡的纱布,石蜡的热效应与中药药效双重作用于肢体,之后再进行手法治疗,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又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谓一举两得。在小儿康复中,水浴疗法是较常见且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在涡流浴中加入适量中药,不仅可以降低肌张力,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关节压力,同时对小儿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发育均有良好帮助。

除此之外,传统体育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与现代康复中物理治疗中的运动治疗作用相似,均着眼于躯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整身心健康优势明显,每种运动方式可以独立练习且有不同功效,在预防疾病发生和改善身体功能也颇有效果[9]。如五禽戏中动静结合、调养气息,在练习的同时不仅有助全身血液循环,对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大有疗效。如现代康复中针对关节活动的训练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来训练主动运动,动作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肌力的大小以及可以使用的器械,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如在五禽戏的基础上主动练习,在代替枯燥训练的同时,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又能疏肝理气,促进患者脏腑功能的恢复。

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虽在治疗上有许多交叉点,现代康复以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为原则,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值得传统康复借鉴。

传统康复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等[10]。其中针灸、推拿均是在患者被动参与下完成。而现代康复提倡患者主动参与的原则,通过主动参与训练能够更好地刺激运动感觉的输入,从而帮助残损功能更快恢复。除此之外,现代康复医学在针对早期卧床患者的治疗中,注重对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如针对痉挛型患者,针刺多以患者舒适体位为主,相反,错误的体位进针反而会导致痉挛程度加重。借助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合理进行肢体摆放,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抑制痉挛模式的同时治疗效果更佳。

传统康复中的推拿疗法在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推拿手法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来的,在实施的力度和位置上没有明确标准[11]。如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中,通过对深浅感觉刺激可以帮助局部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这里对深浅感觉的刺激就没有明确标准,根据不同施术者的经验,患者被动接受,治疗效果不一。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按手法等级分为4级。若将推拿手法也量化分级,针对同一病症、同一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同的施术标准,相信治疗效果会更明显。

关于传统康复学的一些治疗方法,很多已被国外康复界接受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继承和发扬中医基础理论,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势在必行[12]。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康复事业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相对而言,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学教育水平较低,关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重点。如何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积极地探究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康复医学 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引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起步较晚,所以康复医学教育水平仍较低。为了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与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提高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并逐渐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应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发展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

一、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康复医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根据《康复医学教育方案》的规定,对康复专业人员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培养作出了系统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有: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等两个方面的问题。[2]

1.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

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水平相对缓慢且基础薄弱,价值康复医学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康复医学专业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对其行业的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这一问题非常重要。[3]

2.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也是康复医学人才培养问题之一。由于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康复医学办学水平较差,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医学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够规范,很多时候康复专业的教学只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内容,无法有效的满足康复医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只有充分的重视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这一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

二、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在发展康复医学专业的过程中,针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对于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主要有: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4]

1.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

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充分重视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及时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加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的解决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培养康复医学人才。因此,重视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对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2.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

在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通过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可以在完善康复医学专业教学问题的同时,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的方式,提高康复专业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3.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

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的方式,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及规范教材的使用效率,可以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4.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之一。如何针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策略的优势,在强化康复医学专业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其可以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逐渐进入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康复医学作为我国四大医学之一,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针对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措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治安,陈卓颐,罗洪英等.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4)∶398-400.

[2]杨建辉.新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15,(7)∶633-636.

[3]潘燕霞,黄炳强,林诚等.康复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36.

[4]唐巍,胡玲,倪朝民等.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4)∶367-370.

[5]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3)∶50-51.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康复医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现代康复医学定义,及其教学现状,改革内容作了简要探索,旨在推进现代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现代康复医学人才。

【关键词】现代康复医学;教学;改革研究

康复医学自19世纪40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 WHO将现代医学体系划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及保健医学,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1现代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但许多人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卢雯等人[1]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分类体系,对属于医学专业的物理和康复医学(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M)定义是以功能评估为基础,包括健康和疾病状态的诊断,应用生物医学、物理学、工程学及其它的手段,达到修复可能经历或正在经历疾病的患者功能。在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日本, PRM也被称之为康复医学。而冯晴等[2]人认为,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它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伤残人或病人的功能障碍为目标, 进行康复评估,最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 应用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改善或重建病者的功能, 旨在促进病者的机能恢复,预防和减轻疾病后遗症所至的功能障碍,使病者也能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及重返社会为目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现代康复医学是具有完整理论、功能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应用学科[3]。

2我国康复医学教学现状

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很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部分医院将改制为康复医院,二级医院要设立康复科,解决康复人群的需求[4],而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1亿之多[5]。教育方面,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晚,起点低,且政府的政策配套相对不完善,导致康复医学教育滞后[6]。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必修课,招收不同层次学生。而多数医科院校只开设了选修课,有的医科院校甚至就没有开设康复医学课程[7],全国康复医学教育规模呈现小的态式,这就导致经专业培训出的临床康复人才极少,许多康复机构处于虚设状态[5],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势必就少[8],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9],科研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较为薄弱[10]。针对这些现状,从根源上来看,必须改革现代康复医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提高现代康复医学的教学质量,所以,现代康复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现代康复医学的教学改革

针对现代康复医学教学中现存问题,积极探索当代形式下提高康复医学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我们立足于: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这两点来进行康复医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第一点,我们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来推进创新,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3.1课前准备上课前几天,教师给学生上课用的学习提纲并布置参考资料、思考题及病例分析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课前学习,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促进、监督,共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前应预习完该教学单元的内容,并在上课前一天,将思考题答案,病例分析题答案,如功能评估、康复治疗方案制作成幻灯片上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批改并从学生上交内容中选出完成得好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评析。

3.2课堂教学

3.2.1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我们结合学院专、本科教学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教学方法,期望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做出成绩。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引进和应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于1969 年在加拿大首创。国外开展PBL有四十年历史,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后取得巨大成功[11]。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BL 教学优势是“把学生引入有意义的问题中,以小组及自主学习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2]。归纳起来,PBL教学方法分5部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主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13]。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根据PBL原理,以病例为主要材料,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CBL是在学生基本掌握知识为前提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大纲和目的要求,选择典型病例,学生以自学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案例。此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作坊”也称“Workshop”模式,它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开授课的方式,在实践操作时,学生可同时学习、应用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理论知识的乏味和枯燥,也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罗丽霞等[14]人认为,“Workshop”模式将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3.2.2教学内容教学中统一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教材、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备课、统一教学并完善教学成绩的考核机制。

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15]。这句话说明,在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对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有极强的指引作用。中医学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无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都可以和现代西方医学并列。中医学特点是研究对象是人,不是单纯的病,是从人的整体和功能结构方面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康复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康复”一词在《黄帝内经》中已见雏形,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养而和之…… 待其来复”[16]。中医康复疗法包括针灸治疗、推拿等内容,它对西医康复是补充与发展。未来康复医学的发展之路,寄希望于两者的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所以,中医康复疗法也应纳入现代康复医学的教学范畴。

3.2.3教学手段由于康复医学中实践操作很多, 用理论讲解会导致学生感到抽象, 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势必就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改善上述不足,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动画, 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微课是以视频为基础,记录教师围绕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制成视频,学生可在线观看教学视频,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非常有利于学习和学习资料的保存。

3.3课后辅导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课堂上使用的PPD、影像、测试及答疑等都可在校园网上设计成不同形式的学习模块,如远程教育、虚拟教学、人机对话等模块,便于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教学效果。如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及时地向教师请教。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第二点, 从教师角度出发,为打造一支国内领先,具有坚实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可邀请全国康复医学临床和教育专家进行短期的康复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旨在提升医科院校康复医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还可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出省培训,加强康复医学师资队伍的梯队化建设,储备后备人才;最后,也可聘请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形成一支以教学、科研、临床为主的康复医学团队。

就教学而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取长补短、综合应用才能使学生对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真正掌握,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服务于社会的康复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雯,李智玲译.《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物理和康复医学进行统一概念描述的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2):1108-1111.

[2]冯晴,陈明家,郭毅.康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44- 145.

[3]励建安.康复医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20.

[4]方芳.本市部分医院转型康复护理[N].北京日报,2010-12-25(06).

[5]何静杰,杨祖福.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现状与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88-789.

[6]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5.

[7]励建安.康复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33( 4) : 1-3.

[8]杨朝辉,刘莉,周淑华,等.康复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49-50.

[9]胡坚勇,樊振勇.试论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96-1097.

[10]白跃宏. 21世纪康复医学教育新方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41-142.

[11]Koufogiannakis D, Buckingham J, Alibhai A, et al. Impact of librarians in first -year medical and dental student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groups: a controlled study[J]. Health Info Libr, 2005,22(3):189-195.

[12]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98-100.

[13]王琦,李丽,王瑜.医学教育探索[J].医学与社会,2010,9(8):1058.

[14]罗丽霞,张广清.“工作坊”形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5):453-454.

[15]乔志恒,郭明.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96-98.

[16]沈自尹. 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展现光明前景[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4):507.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的比较晚,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不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现有的培养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此为切入点,该文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以下将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促进,其中医疗事业发展的非常突出。各种先进的医疗理念、医疗设备、医疗方法出现在市场中,近些年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非常突出,这是最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康复的相关书籍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康复,进而应用一些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医学学科。现今已经是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实际上康复医学是在二战后被提出的,初时主要以残疾人作为服务的主体。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康复医学不断的完善起来,现阶段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医疗事业中,但是在康复医学不断的发展中,逐渐的发现相关的技术人才非常的缺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培养的模式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因此对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1]。笔者将进行以下主要论述。

1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1.1 明确培养的目标

虽然康复医学起源很早,但是在我国发展的却比较晚,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在康复医学的教育方面,更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在创办初期并不是为了康复医学的教育,多是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很多学校名义上是进行康复医学教育,实际上就是照搬临床医学的内容,只是加了一些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就称为是康复医学教育。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职业,有些是康复医师,有些是康复治疗师,一些就是临床医师了。虽然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提供了康复人才,短暂的满足了要求,但由于其在学习时,目标不明确,教育定位也不清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自然教学质量就不高。所以在进行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时,就必须要明确培养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2]。在实际的教育中,康复医学教育主要有康复医学专业教育以及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等两方面。

①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康复医师的专业,主要的教育内容要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等两大方面,此外还有康复医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康复评定、物理疗法以及临床康复等几个方面。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康复医师,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康复技术专业教育:通常情况下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主要概括为,进行康复治疗的医师(比如PT师)培养教育在专业。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常规的临床医学知识,但还是以康复技术的主业知识教育为主。其也是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康复治疗师。

1.2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不管是任何知识的教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发展情况、专业以及我国市场行情,不要一味地学习、照搬一些国内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案,更不能照搬国外关于康复教育的教学方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整体考虑我国实际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与传统的康复医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具有我国独特特点的康复医学教学计划,为人才的培养做好准备。

对于不同的专业要设计不用的教学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康复医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医生,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安排教学方案时,有围绕临床医学的知识来进行,其次才是学习关于康复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当然这里所说的康复医学不是较为系统的康复治疗知识,而是针对康复评定、临床康复、康复治疗等几方面来进行学习的。②康复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的技术,以及一些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以便为康复治疗技术打下学习的基础。相比于康复医学专业来说,康复技术专业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为临床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案要围绕着康复治疗技术以及康复训练来展开。

1.3 选择或者制定合适的教材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或者编写教材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实际的情况,再进行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教材还需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适用性、思想性、整体性以及教材内容的稳定性。

1.4 注重实践练习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由此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际上康复医学本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光掌握了基础知识,不会实际的应用,那么在社会上如何发展。因此,在教育时,要突出康复医学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多安排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切实地解决实际的问题,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3]。

2 提高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实用性的方式

2.1 要提高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视度

现今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已有10余年,但是教育的规模一直没有发展,学生的数量也非常少,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供不应求。归根究底的原因还是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大对康复医学教育的宣传力度,可利用电视新闻,网络媒体等进行宣传和报道,还可在各个医学单位的招生简章上,添加康复医学教育这一项,点明教育的目标、模式以及发展的前景,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此外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提高重视力度,建立健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体制,促进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②扩大招生的规模。为解决康复人才紧缺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一些高等学校也设置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专业,还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③要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康复医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现有的教育院校要强化教学的管理,提高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等方面考核的标准。此外还要建设质量的考核评估体系,强化检查功能,确保人才的质量。

2.2 要加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非常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方面任教的一些教师,大多是学的其他专业,之后出国进修了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回国之后,从事康复治疗方面的工作,另外还要一部分教师是经历过中专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经过一定的实际锻炼,但是只有专科的毕业证书,并没有拿到大专的学历。而我国教育部门有明确的规定,从事康复医学教育的教师学历不能低于学生的同等学历,只能更高。该次可以看出,现有的师资队伍完全不能符合要求。要想解决师资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将其送至国外或者香港地区进行研读深造,拿到本科学历,这是现阶段壮大师资队伍的一个方面[4]。

2.3 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文化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共同的发展。我们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康复教育的全过程。在康复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临床医学基础以及康复专业基础的教育,还要加大对学生人文科学的基础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既要教会学生们知识,也要教会学生们做人,处理好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5]。

2.4 强化实践教学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康复医学主要的教育环节,其教学的管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环境都会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实践的教学,在康复临床教学的基地,要多建设实践的设备,比如多媒体、实验室、实际实习室等,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结语

通过文章以上的论述,可知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的很晚,在很多方面的建设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现今,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康复医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康复医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康复医学的人才匮乏,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康复医学的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康复医学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纪树荣,刘建军,常冬梅,等.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7(3):104-107.

[2]胡永善.华盛顿大学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的启迪[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3):121-122.

[3]徐水凌,严蕊琳.康复医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8):1124-1125.

[4]买晓琴,罗跃嘉.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学位培养计划[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1-32.

[5]王丽华,赵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康复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治好病,还希望能恢复身心功能而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也日益得到重视。所有这些变化和需求,将更有力地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1]。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

1 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要把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放在首位[2-3]。在康复医学培训方面,不仅要有康复医学专业教育[4]、康复技术(治疗)专业教育[4]、康复护理专业教育,还应有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等课程。

1.1 建立完善的轮训制度 加强在职培训 由于历史原因,康复专业队伍不仅人员短缺情况严重,同时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在现有专业人员中仍有不少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专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在职轮训和考核制度,提高专业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1.2 采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 提高康复水平 由于康复医学发展较快,康复专业人员的需求加大。应采取多种培养形式,既要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康复医学系、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或职业治疗专业,也要考虑更多的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要力争尽快建立高水平康复治疗师学院,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师。通过与国际合作,利用国外选进的康复服务技术培养康复人才是一条捷径。

1.3 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康复教育 强化康复意识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开展康复医学教育,包括临床见习或实习中设置一定课时十分有必要。通过康复医学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并了解康复处理的适应证和康复介入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让有需要的患者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减少残疾发生,推动康复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

西方医药学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如人类基因谱诞生,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在人体成功运用,如以健康基因置换致病基因等。然而,人类还是不能完全医治好自身全部疾病,西方医药学似乎遇到难以逾越障碍,如抗生素所致二重感染、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等。而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无论是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足以与西方现代医学并列。中医学所把握的不是器官实体,而是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功能结构关系。从本质上说,中医学是“助人抗病”,调动和激发人体“天然自愈力”和“潜在功能”,帮助人体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和调节能力。中医学对现代医学是补充、完善、提高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优势,实现中西医药学的融合,对发展中的未来康复医学,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以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为指导,将中医康复手段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有机整合。以康复评定为纽带,综合采用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充分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和近代康复技术融合应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康复医学模式[5-7]。

3 倡导预防优先的康复治疗模式

医学的任务已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未来康复医学中,康复预防将占主导地位,人们不只是被动地进行康复评估与康复医疗,而是将相当的康复医疗资源用于康复预防。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伤残、慢性病和老年患者,在康复评价与治疗的同时,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三级预防措施中都应有康复理论和技术的内涵。未来康复预防体系将运用医学最新成就,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调控之间的关系,开发人体功能辅助装置和系统服务装置,从而调动人体的主动康复行为。

4 高新技术推动康复医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在医学中所处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未来康复医学中,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生命质量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所以对高新技术应用有更多期盼。几乎所有物理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都将被应用到医学中来,使康复医学中新的治疗因子不断涌现。随着传统医学与生命科学突破性发展,将获得集成度高、运行速度快、成本低、方式方法多样的智能系统。将应用最新前沿技术对生活方式疾病、中老年病、影响人生活质量的骨关节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防治等,能提供更多实用的康复手段和解决办法。在医学领域里引进和采用更多新技术,如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全新数字摄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微电子脉冲技术,以及分子设计和模拟技术等。生物能量信息技术将作为整合医学的重要技巧被接纳,并在使用中构建中西医融合新的高架桥和快速通道。生物能量信息技术能使各种原因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患者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促进人体功能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能恢复运动、语言、心理、认知以及个人自立所需的其他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都将带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5 建立康复数字化服务体系

5.1 开发康复治疗管理系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结构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的变化,康复医学得到快速发展,但康复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在医嘱下达、计划任务获取、康复治疗、康复评定、信息反馈、病历书写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效率。

5.2 建立康复医学数字化平台 为适应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需要,保障广大康复工作者对康复医学信息需求,结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应逐步确立康复医学信息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总体目标。建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图书馆数字化平台,与远程康复教育系统联网,为远程网络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加强专题数据库建设,为远程康复教育提供专题数字化文献支持。形成涵盖康复医学各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规模化、系列化、特色化和标准化;提高数据加工、存储、管理、导航和发布能力,实现跨库检索、智能导航、快速检索功能,形成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的高效运行机制[8-9]。

参考文献:

[1] 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 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97 -100.

[3] 纪树荣,刘建军,常冬梅,等.中国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的现状及课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4 -107.

[4] 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 -185.

[5] 蒋再轶.浅谈我省各级医院康复医学专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的必需条件[J].中医药导报,2005,11(7):100-102.

[6] 周士枋.强化康复医师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传统康复技能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13.

[7] 杨万章,王占平,张志兰,等.兼收并蓄,建立富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86-87.

[8] 江建忠.医院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库的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3):248 -249.

[9] 罗书练,郑 萍,邵 新,等.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构建、导航和整合[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2):35 -37.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题目:康复医学临床教学探讨

康复医学是一门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康复医学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强化临床教学意识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纵深教学法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康复医学是伴随社会发展和需求在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启于1982年,目前已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体系[1]。为实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的“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需要重视康复医疗工作,加快康复人才的培养。康复医学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其教学有别于一般医学课程的教学。而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带教工作,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强化临床教学意识

作为三甲医院的医师,临床教学工作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做好教学工作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良好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亦能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要提高康复医学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意识和热心带教的精神。首先是要提高康复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康复科的医护人员多来自各个临床科室,因未受过正规的康复医学教育,在临床实践和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偏差。面对组成复杂、专业性不强的康复队伍,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2]。鼓励医师参加不同程度的学历教育,定期选送中青年医师到国内外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每年均派出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其次需要强调每一位医师都是带教老师,并在科内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努力开创临床带教的新局面。应鼓励医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如英语、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等,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劳动,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一轮临床教学结束后,鼓励医师认真撰写教学体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 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科室应有专人负责各类实习进修人员临床教学的安排及管理工作。对每一个新来者制定一个详细的个性化的轮转计划。在入科时进行一次入科考试,了解学生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入科后针对性地进行补习。进行入科教育时,让学生了解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详细介绍本医院各个治疗单元的功能和诊治范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轮转时间的长短,结合康复科的特色,合理安排各个治疗单元的学习时间。康复科器材较为齐全,每位学生入科后应及早熟悉各种器械和玩具的使用方法。每位学生在每个治疗单元应有一名指定的老师。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有利于增强老师的责任感,便于师生间沟通。科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讲解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也可安排学生独立授课,带教老师全程旁听,最后点评。鼓励学生多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在带教老师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适当地给患者进行操作训练,使其掌握康复的各种技能。在学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3 运用纵深教学法教学

纵深教学法指在进行临床教学时不限于讲授临床知识,更注重将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即将学习的临床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着重向学生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基础医学的内容,从基础医学的出发点解释临床各种症状表现的发生原理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3]。传统的教学方式纵向联系比较少,而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教学内容中也有不少是基础学科的必修内容,所以在临床带教中尤需重视康复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学的结合。既要使学生熟悉失能肢体的神经支配、肌肉的起始点、正常关节活动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康复训练的原理、目的、方法,使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采取纵深教学法,将基础课的内容融入到临床实践之中,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合贯通,在思考临床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4 典型病例讨论

遇到重点典型教学病例,即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4]。由主管实习、进修或轮转医师汇报病史特点及诊治经过,带教医师结合病例提出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讨论。带教老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具体病例的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不断深化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和老师可以相互提问。最后主持人就具体病例作归纳总结,并介绍有关该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5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需的知识面广,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且对操作技能要求高[5]。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对患者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康复医学面对的是残疾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康复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帮助。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倡换位思考。其次要注重“三基”训练,提高临床能力。必须反复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应该在临床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指导学生在出科前完成一篇以康复医学为中心的综述性文章。最后,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医患的沟通受到重视,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

总之,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临床教学工作还有待于从事康复临床医疗和教学的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26(1):1-3.

[2]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4.

[3]张敏敏,李兆申,徐晓璐.纵深教学法在内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7(5):92-93.

[4]徐 晤,夏 勇,王志荣,等.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36-137,139.

[5]宋鲁平,刘 华,王 强,等.三维目标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82-784.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题目:康复医学发展趋势及设想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康复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向临床各学科延伸,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取得了显著进展,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我军康复医学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已形成一定的特色。现结合文献,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概述如下。

1 国内外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康复医学涉及领域扩大

1.1.1 神经功能康复:近年来神经康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推进了神经康复理论研究。脑功能的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NS)改变,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通过运动训练,不仅可恢复功能,而且在脑的相应部位也发生相应的形态结构性改变[1-2],早期康复可治疗脑损伤后神经变性和促进神经运动的恢复[3]。近年来,国际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4]: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大脑的功能重组;随意运动的调控机制;痉挛的机制及系统处理;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等。同时,基因和神经功能重塑的关联、脑卒中康复机器人、神经康复中的运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也受到高度重视。二是改进了神经康复评定方法。从单纯的身体水平评定发展为身体-活动-参与3个水平的评定,从以国际残损、残疾、残障分类(ICDH)为指导的康复评定方法发展到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指导的康复评定方法。三是确立了神经康复系列治疗原则。如,脑卒中神经康复的治疗原则是:①正确掌握康复医疗适应证;②早期开始康复,一般主张病情稳定后24~48 h;③ 临床性康复;④强调二级预防+康复;⑤主动性康复;⑥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⑦强化的康复程序;⑧综合性康复;⑨全面康复;⑩偏瘫康复实践的新思路。

1.1.2 骨关节功能康复:当前,关节置换术和其他关节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公认[5],其研究热点包括:①关节假体和手术方式对早期活动的影响;②早期康复活动方案的优化;③步态分析对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方案制定的参考价值;④康复医疗对手术远期疗效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临床研究也日益加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①运动锻炼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和机制;②运动锻炼方案的优化;③药物和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④中国传统治疗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骨关节炎的康复方案有待形成系统并加以优化,目前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理疗、消炎镇痛药物的应用、中国传统疗法及预防常识宣教等。

1.1.3 脊髓损伤康复:近年来,随着脊柱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进展,脊髓损伤后的药物、手术与康复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康复治疗已经介入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处理,并成为慢性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Hamid 等[6]和 Dawson 等[7]以电刺激作为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手段,结果显示,电刺激可促进和改善截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可控电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缩和瘫痪呼吸肌的运动,并改善膀胱或肠道功能。张缨等[8]从神经细胞超微结构证实了减重步态训练在神经再生修复中的作用:增加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囊泡数量,明显增加突触的形成数量。有研究发现,减重平板运动可有效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促进远端脊髓形态的恢复,减轻远端神经元的继发损害[9]。近年来,机器人帮助的减重活动平板训练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机器人辅助下,患者行走中骨盆和下肢的活动自由度受到限制,导致肌肉的运动发动模式与正常人不一样,且缺乏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反馈控制策略[10],为此世界各国的工程团队正开发研究更多复杂的、人性化的、符合人体生理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帮助神经系统紊乱的患者训练治疗[11]。

1.1.4 心血管康复: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运动可以促使患者在住院3~5 d后安全出院,绝对卧床的策略已成为历史[1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康复价值也得到普遍认可,运动锻炼降低高血压的作用也十分明确。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①运动与康复训练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中心作用,即对心肌侧支循环生成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基础;②运动训练方案的优化,包括运动方式、训练强度和适应证选择等;③复杂和重症患者的康复,如心衰、心脏移植术后、心律失常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等;④康复锻炼对于冠状动脉介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动脉再狭窄的防治及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1.1.5 肺功能康复:近年来,肺康复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肺康复治疗可通过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加最大耗氧量以及增强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等机制,缓解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提高生活质量[13]。肺康复治疗方案常包括运动训练、教育和社会心理行为治疗。大多数肺康复治疗方案中还包括上肢运动训练和呼吸技术训练,但其对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已得到多数研究的证实。

1.1.6 烧伤康复:现代对烧伤患者治疗的概念包括早期救治和康复治疗两大部分,康复治疗应在伤后尽早开始,其目的是使烧伤致残的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容貌。在烧伤治疗领域,大面积烧伤救治的成功率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致残率也相应增多。

1.2 物理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国际上不断有使用物理因子解决患者康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报道,说明了物理医学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它能同时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对其最重要的被加重负荷的系统产生定向作用,改善许多调节系统,动员储备能力达到抗应激效应。张福金等[14]介绍了电、磁、超声波、光、冷五大类20种物理疗法新技术、新进展,令人耳目一新。如电疗法中的深部脑刺激(DBS),将电极置入丘脑不同神经核,进行双侧丘脑神经核点刺激,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磁疗法中的经颅磁刺激(TMS),将不同形状的磁盘放于头部不同部位,将磁场作用于不同部位脑组织,治疗脑梗死、癫痫等疾病,取得显著效果。

激光以及激光光动力学治疗恶性肿瘤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采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15]、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16]及单纯高压氧治疗[17],还应用微波、超短波、脉冲短波等高频电疗法,紫外线照射、漩涡机治疗机等多种物理疗法[18-19]治疗,通过对组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1.3 康复治疗技术 根据神经生理学原理,利用特殊运动模式、反射活动、本体和皮肤刺激,可以抑制异常运动,促进正常运动;遵循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规律,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别是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生理疗法(NPT)包括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等。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经验较成熟的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aphsia)、失认(agnosia)、失用(apraxia)及认知(cognetion)康复方向发展,即进入到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残疾的领域研究[20]。

1.4 康复工程 康复工程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存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分支科学,是现代科技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林光平等[32]在《现代康复工程的发展概述》中,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进展,包括假肢技术、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与神经康复、虚拟现实技术(VR)。其中,虚拟现实互动技术是康复医学崭新的技术动态方向。

1.5 康复功能评估 近几年,康复功能评估理论与实践、运动生理评估、运动功能评估、步态分析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神经心理评估、神经肌电诊断评估、运动控制分析生物力学评估研究等均有较多进展[22]。这大大深化了对疾病认识的客观性,提高了诊断治疗的科学性和疗效评价的准确性。

1.6 循证康复的提出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医学发展中的流行词汇,其含义为充分、正确、明智地利用最新、最可靠的各种医疗手段为病人制定最有效的医疗方案。20世纪末,康复医学界又提出了“循证康复”(evidence based rehabilitation,EBR)的观点,认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如何采集到客观科学的临床资料、如何利用相关的数据库、如何收集和正确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循证”过程,是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23]。

1.7 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康复 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深邃而广博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无论是内容和深度、广度,以及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足以与西方现代医学并列。从本质上说,中医学是“助人抗病”,调动和激发人体“天然自愈力”和“潜在功能”,帮助人体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和调节能力,从而实现祛病健身的目的[24]。

中医康复疗法是我国康复医学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被美国西医界称作“创造奇迹的中医师”田小明,在美国创建了第一个中国针灸诊所,成功医治了很多疑难病症患者。石学敏院士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及“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他带领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推拿、药物、洗浴、气功等疗法的独特优势,促进了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25]。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康复医学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道路。

1.8 疗养康复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疗养康复医学是由疗养医学、康复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型综合性医学分支学科[26]。中医养生康复在我国有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国特色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西医结合的疗养康复,更是亮点中的亮点。姚成增等[27]提出,从改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入手,从中医时辰学入手,从中医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入手,从现代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入手,从建立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入手,把握中医养生康复动态。

疗养康复医学均以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为研究热点。许多学者结合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将改善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新靶点[28]。在心血管危险和血管弹性评估上,提倡用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臂指数等简易方法,还建议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多排螺旋CT一站式完成对冠状动脉钙化、狭窄及心功能的评价。在肺部疾病的疗养康复方面,国际主题为肺部炎症的“肺水清除”和新药开发,提出血液净化与体外膜氧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学者采用“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新技术,挽救了3000多例尘肺患者的残肺[29]。

2 我军康复医学新成就

2.1 军队康复医学取得新成绩 军队康复医学借鉴国内外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并与祖国传统医学中康复治疗学范畴的针灸、推拿、埋线及针刀等治疗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应我军现代化战争新特点、更符合我军队特色的现代康复医学模式。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多家医院先后建立了康复医学博士、硕士授予点,专业方向分别为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的康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国际物理与康复学、截瘫康复。采用各种神经阻滞疗法,针刀技术及颈、腰硬膜外疗法,在康复治疗痛证、颈腰椎病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采用微创埋线技术,在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科疾病、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2.2 军队疗养康复医学的发展 疗养与康复医学体系的建立,为医学领域尤其是我军的疗养医学学科领域拓开了科技研究新空间。“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适应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在服务群体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海边干部等扩展到应对突发性事件和执行重大任务的特殊群体[30],并对该群体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3 循证医学与疗养康复医学学科交融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学历的不断提高和对“循证医学”的共识,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从事疗养康复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如,邢建华等[31]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为肾病的中西结合康复治疗打下可靠基础;侯建明等[32]用“循证医学”研究银耳多糖对免疫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酶法逆向提取工艺,为心血管代谢异常、各种疾病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药康复做好充分准备;王忠波[33]用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为航天员疗养康复寻找正确依据;郑军等[34]用分析腰身指数、腰臀指数、体重指数、踝肱指数、脉压指数等“五指数”对心血管代谢危险进行早期评估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提供科学的方法。

3 军队康复医学的发展设想

3.1 基本思路 围绕军队使命任务,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诊疗技术,以军队卫勤保障需求为牵引,结合军队医院现有物理治疗学和传统康复学特色,促进大康复观念的形成。实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构建一支既有临床医学经验,又有军事医学知识,既有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又有物理医学技能,与现代化军事变革相适应的军队康复医学专业队伍。

3.2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军队康复医学专业发展,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为重点,适应军队卫勤保障需求,继承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军队康复医学、物理治疗学及传统康复学的协调发展。创新康复观念,努力探索康复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形成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军队康复医学发展新路子。

3.3 建设重点 从政策层面支持康复医学学科建设,保障人员编制,配备基本设备,提高本专业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尽快实现理疗科向康复医学科的转型,促进大康复观念的形成,加强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康复医疗合作。加快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各单位吸纳一批地方的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发展一批适合军地需求、技术含量高、达到国内军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注重康复宣教,有组织地下部队、进社区进行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学科认知度。

3.4 研究方向 探索平战结合的康复与理疗学模式。以创伤康复为基础,以战伤康复为目标,探索平战结合、军地结合的康复与理疗学模式,使康复与理疗技术、预案、应用研究围绕平战结合展开,达到服务平时、保障战时和突发灾害事件的目标。以医工结合为突破口,重点研究脊髓损伤、脑外伤康复、肢体伤残损伤的康复及心血管病康复,注重预防性康复和早期康复,强化康复程序及康复评定方法。

探索军队疗养院康复与理疗方向。研究飞行员及舰艇官兵的医疗保障,进行飞行员及长航舰队官兵体能恢复的调研,提出康复与理疗的指导原则及干预技术和方法;进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舰队官兵及海军陆战旅海上、陆地训练伤的调研及康复理疗治疗设备的研发、试用,列入卫勤保障装备。重视老年病、慢性病康复疗养研究,物理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等。传统中医技术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如针灸、针刀、骨伤推拿等中医技术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研究,开创具有我军特色的康复医学新局面。

扩大康复与理疗医学人才培养途径,目前我军康复专业人员缺乏,尤其康复治疗师缺口巨大,采取军校生与国防生同步吸纳的方式,招收或招聘各层次人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现有康复队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特别是康复治疗师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Reich D E,Lander E S.On the allelic spectrum of human disease[J].Trends Genet,2001,17(9):502-510.

[2] Komitova M,Johansson B B,Eriksson P S.On neural plasticity,new neurons and the postischemie milieu:an integrated view on experimental rehabilitation[J].Exp Neurol,2006,199(1):42-55.

[3] Lippert Gruner M,Maegele M,Pokomy J,et al.Early rehabilitation model shows positive effects on neural degeneration and recovery from neuromotor deficit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Physiol Res,2007,56(3):359-368.

[4] 励建安.第四届国际神经康复大会学术热点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55-257.

[5] Men Shikova I V.Combination of modem physiotherapeuticmethods i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osteoarthms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fter arthroscopic surgery on the knee joint[J].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2008,(4):15-17.

[6] Hamid S,Hayek R.Role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and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n overview[J].Eur Spine J,2008,17(9):1256-1269.

[7] Dawson J,Shamley D,Jamous M A.A structured review of outcome measure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for spinal cord injury[J].Spinal Cord,2008,46(12):768-780.

[8] 张缨,纪树荣.胸腰段横断大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可塑性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06-308.

[9] 丁晓晶.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26(3):210-214.

[10] Aoyagi D,Ichinose W E,Harkema S J,et al.Arobot and control algorithm that can synchronously assist in naturalisticmotion duringbody-weight-supported gait training following neurologic injury[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07,15(3):387-400.

[11] Ferris D P,Lewis C L.Robotic lower limb exoskelstons using proportional myoelectric control[M].Conf Proc:IEEE Eng Med Biol Soc,2009:2119-2124

[12] Jackson A M,Gregory S,McKinstry B.Self-help group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 a resourc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what is the evidence[J].Heart Lung,2009,38(3):192-200.

[13] Salhi B,Troosters T,Behaegel M,et al.Effec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trictive lung diseases[J].Chest,2009 [Epub aheadof print].

[14] 张福金,由广旭.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3-184

[15] 李润生,康平,陈家坤.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综合治疗糖尿病足24 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2):115.

[16] 苏麦针,张红梅,刘霞.中医外敷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足36 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58.

[17] 张征宇,付顺控.孙澍彬.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54.

[18] 潘翠环,罗爱华,钟伟邦,等.早期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294-295.

[19] 吴汉妮,孙晖.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2003,25(6):371-373.

[20] WHO.CBR Guidelines[M].Geneva:WHO Press.2010.

[21] 林平光,叶宁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领域的国际研究综述[J].医疗保健器具,2007,14(5):13-14.

[22] 吴宗耀,励建安.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危机[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1):12-14.

[23] 石学敏.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29.

[24] 郭明.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康复,2005,20(6):371-373.

[25] 范建中.物理医学与康复的百年进展[J].人民军医,2002,45(1):49-50.

[26] 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2.

[27] 姚成增,石见喜.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初探[J].中医杂志,2005,46(11):803-805.

[28] 马志敏.第一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纪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9):708-709.

[29]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1.

[30] 郑多辉,刘晓玲.为抗震救灾疗养团疗养服务的经验总结[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8):702.

[31] 邢建华,翟红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2):68-69.

[32] 侯建明,蓝进,郭树兴,等.酶法逆向提取银耳多糖的工艺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292-293.

[33] 王忠波.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5):391-393.

[34] 郑军,肖碹,杨洁,等.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腰身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J].心脏杂志,2008,20(5):616-617.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题目:浅谈老年康复医学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据最新统计资料,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当前,我国已处于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基数相对大,而且在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往往重病缠身,死亡率、残疾率较高。显然老年人口已成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最大的人群,解决老年人的康复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1]。

1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1.1 康复医学的概念及发展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对伤、病、残者进行训练、治疗以减轻其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达到尽可能高水平和重返社会。1914年康复医学由维也纳Spitry氏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Jones建立了康复医学的原则。1958年及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召开专门的康复医学报告会。1970年成立国际康复医学会[2]。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开始于1982年,在短短的30年里,康复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到2015年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2 老年康复医学的研究内容

老年康复医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了恢复有残疾的老年人的各项功能能力或增强、维持他们的残存功能从而采取的评定、诊断和康复治疗措施。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①制定老年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方案;②调研老年人致残原因以及研究制定疾病预防措施;③研究老年人康复治疗方法;④老年人的康复水平评定;⑤老年人康复疗养与护理;⑥老年人家庭、社区于一体的康复医疗;⑦研制老年人康复用品及医疗设备。应用医学科技和康复工程等手段,与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相互配合,改善因伤、因病致残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功能,达到全面康复,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2 老年病的特点及康复医疗类型

2.1 老年病的特点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是一人多病、隐匿不典型、发展迅速、用药的特殊性、并发症多。另外,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影响和变化:常常因为身体功能低下所致各个方面能力衰退,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都可能下降等[3]。①急性疾病,是指老年人因衰老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有外界致病因素、刺激下引发的疾病,如老年肺炎、COPD急性发作等感染性疾病,老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代谢疾病。②慢性疾病,是指成年期就开始发病而老年期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③)特有疾病,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老年跌倒、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骨质疏松等。

2.2 老年人康复医疗类型

主要有三种:①预防性康复,其含义是想办法预防造成老年人残疾的疾病出现。如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管病造成的肢体瘫痪,可以进行健康宣教、知识宣教、帮助建立适当的运动形式、生活形式等,防止疾病的发生。②一般性医疗措施,即解决疾病的问题,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一些一般性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进行处理。③有目的地恢复已丧失功能,即狭义上的康复治疗,如已经出现了一些功能的障碍或丧失,想办法改善功能障碍和丧失。

3 老年人康复医疗应注意的问题

①康复应早期进行。早期康复现在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任何一类疾病,康复介入越早,效果越好。②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法。老年人一些自身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成年人,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选择适量的一些治疗和方法。③调动老年人的治疗欲望和积极性。要通过对老年患者的了解,告知他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相关知识,争取老年人积极主动的配合。④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调整。一些心理的变化可以加重躯体疾病,所以要高度重视心理调整的问题。⑤注意维持和巩固康复疗效。 老年人的最大问题是康复治疗后有退步的问题,不能坚持治疗。所以应该让老年人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之后,让他回去社区或家庭里继续做维持性治疗,巩固疗效。⑥确保康复治疗安全。康复治疗有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所以应该检测老年人各个脏器的功能,避免发生危险,确保治疗安全。

4 关注老年健康,促进老年康复医疗事业发展

4.1 建立老年康复医疗机构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子女照看老人的能力日趋下降,老年人往往有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需要康复、医疗于一体的医疗机构的帮助[4]。建立方便老年人治病康复的等医疗机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要建立以医院、疗养院为主,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康复医疗中心或康复专科,为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

4.2 培养引进康复医学人才,普及老年康复医学知识

积极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是发展这门新兴学科的关键。康复医疗中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经过系统训练并经审查合格的康复医师,对于体疗、理疗、作业治疗、语言矫治、康复工程、心理治疗、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的培养,都需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5]。同时全面普及老年康复医学知识,关注老年健康问题。在建立完善老年康复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整体康复,发展老年康复事业。

参考文献:

[1]贾子善.老年康复概论[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8):570-573.

[2]周纪穆,陶约瑟.康复医学在疗养院中的地位[J].医院管理,1984(2):48-50.

[3]刘红,陈瑞,邓春燕.老年康复的安全对策及防范措施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3):177-178.

[4]彭志齐,纪国庆.对老年康复医疗事业发展前景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519-520.

[5]陈仲武.尽心尽力发展老年康复事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3-4.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题目: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分析

1 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事业的现状

所谓康复医学在学科的分类上属于物理医学以及理疗学的简称知道是通过什么手段都能够减少病人功能受损的程度。提高活动的能力以及生活水平都属于康复医学的范围。根据某种意义来说除了西方国家比较先进。提前引入一些假肢仪器和声光理疗一切等。能够进行拔罐、推拿针灸和把我们国家的传统的医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起来。目前都被称为传统康复医学。

我们国家现代康复医学和改革开放同时深入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西方的康复医学概念和方法就被引入到中国国内。为了满足如如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的康复医学事业。从事骨科以及神经内科的医生都转行从事康复医学。而且更具特色的是有的很多针灸类以及推拿类专业医师在中国改行之后直接就成为康复医学专业的专科医师以及治疗师。

康复工作人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努力,我们国家的康复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而且不断的提升的国际地位。但因为我们国家康复医学这一行业发展比较晚,而且底子比较差,水平发展很不均匀。现在康复医学的水平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总体的发展水平和范围远远不能够实现广大群众的需求。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追赶和西方比较发达国家水平无法正常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康复工作者一定要勇于面对这一问题。

作为中医康复的工作者慢慢的深入了解到现代康复医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并用在康复临床的工作中去。这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康复医学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城市和县城等一些基层的医院,同样也是这种状况。二零一二年卫生部发表的有关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的康复医疗技术的优点和特色。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加大宣传传统康复治疗的技术。逐步完善治疗系统不断改进治疗效果。因此,可以看出我们想要在世界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这样就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不断发展中西医相互结合的康复医学是必经之路。

2 现代康复医学与传统中医的结合具有临床优越性

因此,作为康复医学的中医药工作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的当下康复知识和理论。不只是掌握经典的偏瘫恢复理论。还要将有关偏瘫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掌握好,随时用来检验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法而且应该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学神经学等。学习神经科内外科泌尿科影像学康复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进展,掌握脑损伤脊髓伤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处理。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对自身的能损伤脊椎损伤等情况提高认识。要经常和一些有经验的现代康复医学护人员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医学修养和素质,有助于加强推拿和针灸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和广大从事现代康复各专业人員的交流。能够总结出临床科研的成果。例如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脑后综合症的处理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然手综合症的发生基本和平时腕关节过多的摆放在屈位影响回流导致手部受伤。在进行输液的时候容易引起手部肿胀。这就要求病人平时要注意良肢位的摆放以免腕关节处于屈位。因此,不仅要避免手的外伤以及不在受伤的手上进行输液,必要时还应该佩戴一些可以矫正姿势的仪器。综合症发生以后配合压迫性向心缠绕手指治疗,确保肌肉的长度以及柔韧性,经常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例如颈椎病的病人在进行针灸推拿时必须要在病人平时的一些姿势和锻炼中注意调整。只能有坚持,这样才可以确保得到满意的疗效。

3 传统康复工作者需学习和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技术

现在的康复学都是在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上流行开来的一门医学分支,康复技术和手段都是建立在对上面理论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还要认识功能障碍,对一些疾病要加以评定并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矫正形器、假肢等通过补偿功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并且传统康复医学主要是把中医理论作为基础,利用各种简便的一系列的独特的康复方法和比较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但在描述临床表现和疗效的评定上需要学习现代康复医学、康复评定学的核心。比如中医对中风主症大多会说成是“半身不遂”,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定义和概念,不能够很直白的反应出运动功能损耗的程度。

因此,有关康复医学的中医药工作人员需要学习一些现代的康复知识,不但要掌握经典的偏瘫恢复六时期的知识和一些关于偏瘫的运动功能学习康复治疗学的相关知识和进步,熟悉有关脑损伤、脊髓损伤等一些并发症状在出现时应该记得的发生机制以及处理原则。了解和熟悉这些理论和经验不但可以使自己对脑损伤、脊髓损伤、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认识有较大提升,并且还有助于和一群从事现代康复各专业人员的交流,获得进步的空间比较大,有有效促进针灸、推拿、中药等技术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和一群干现代康复各专业工作人员的交流,也有利于学习经验,总结临床科研成果。例如颈椎病的病人在利用针灸、推拿、理疗、牵引等的一些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求病人重视日常的姿势调整和颈部肌肉的功能要经常练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理想的远期疗效。

结语

因此,我们国家最开始的医学很有名气,博大精深。包括很多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参加中西医结合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关注学习吸纳先进西方康复理念和技术的时候,更应该努力提升一些自己的中医理论能力和实践水平。整理有关国内医学的康复治疗手段和技术,加快创新康复技术,有效促进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腰痛的自然史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柳旭洲,闵少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02).

康复医学发展趋势及设想[J].蒋戈利.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01).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和发展趋势[J].何乾超,蔡伦,黄永,韦理萍.中医杂志.2012(02).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题目:对职业院校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康复医学是最近几年才在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其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康复医学的意义和内容有个明确的掌握,教师应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起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康复手段,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实现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的真正目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康复医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康复医学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我校在这两年来也开展了康复医学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但希望能够治好病,而且还希望疾病在治愈后,身体的各项技能均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使其能够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工作中也就越来越重要。从某一方面来说,康复医学也是治疗的延续,其还与临床医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1康复医学的意义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在这里就是要恢复到原来健康的状态,但是在很多地方,对其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在20世纪90年代,对其进行扩充后,就是综合性的应用医学、教育、事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对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尽可能的改善患者功能方面的障礙。康复医学不仅智注重了患者体能上的康复,还注重了患者心理上的康复,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对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改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2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

康复医学在教学中以实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目的,更加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并将它们一一应用到临床中去。其内容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社会服务等多种康复疗法。每一种康复疗法的侧重点都不同,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其合理的康复治疗。

3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3.1病例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加深其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采用病例教学法,以实际病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找出其中的病症。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点就是搞不清楚疾病的症状和特点,因此也就不确定应该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教师通过对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去理解和记忆病例的特征,这样也就将被动式的教学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启发式学习。

3.2角色扮演法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检验,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多媒体视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练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参与了体验式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笔试模式,将学生放在了主导的位置上,使其通过自身感受,对教学中的一些手法和要领进行巩固。学生也能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对一些动作、技巧等更加熟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医生和患者的扮演,扮演医生的学生要会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且要根据诊断的结果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扮演患者的同学,要更加真切的体验到求医心切的心情,能够意识到医生肩上重大的责任,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去服务。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够培养患者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各大院校常用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想要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就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路径来学习,精心的设计一些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教和学能够达到高度的和谐,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录制下来,指导学生对其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辨别,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解决了教学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激发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康复医学是一门面向临床医学专业课时有限的课程,其在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因为这门课程承担着培养临床医学学生康复医学观念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康复医学知识方面的内容。由于此门课程在本学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成熟,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勇于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琼.高校《康复医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浅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0):89-90.

[2] 陈宇.康复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05):74-75.

[3] 袁华,牟翔,王冰水等.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56-1057.

[4] 张越.浅探高职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01):53-55.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康复医学论文(精选15篇)

赞 (0)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